每月工時門檻由208減至192  低津放寬六萬戶受惠

每月工時門檻由208減至192 
低津放寬六萬戶受惠

【本報訊】屢被批評申請門檻過高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簡稱低津),商議多個月後,政府始肯讓一小步。原定每月工作208小時才可獲全額1,000元津貼,現放寬至192小時,預計多6萬戶可領全額津貼,每年財政開支增1.2億元。計劃原交由效率促進組處理,現改由學生資助辦事處執行,明年第四季接受申請,料約71萬人受惠。
記者:王家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稱,考慮實際情況,如2月工作天數僅24日,及對勞工市場的影響和鼓勵就業原則,故調低全額津貼的工時要求至每月192小時,回應社會訴求,但強調是「絕對嘅底線」。他指調整申請門檻後,預計多6萬戶合資格家庭領取全額1,000元津貼,計劃料共20.4萬個家庭受惠,涉71萬人,包括18.8萬名兒童。

每年財政開支增1.2億元

據當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政府會根據合資格申請人過去六個月的入息和工時作審批。放寬工時門檻後,政府每年涉及低津的財政開支由約30億元增31.265億元,預期下年第四季接受申請。
考慮到低津同時提供兒童津貼,性質與書簿津貼申請或重叠,原定由效率促進組處理低津計劃,改由學生資助辦事處執行,明年3月成立「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統一處理,增聘約500人,包括300名公務員,連同起動計劃等開支料額外多3億元。
葵涌劏房住客聯盟成員楊先生是五金工人,一家四口合乎資格,連同基本津貼1,000元及兩名子女各800元,每月可多2,600元紓困。但他坦言不少政府外判清潔工無飯鐘錢,每日工時僅7小時,每月工作24日,總工時168小時,遠低於政府放寬的工時要求,未能領取全額津貼,其鄰居便是一例,「點解唔畀埋佢哋呢?」
扶貧委員會委員張國柱直言,今次政府「只算係讓一小步」,認為有長期病患者、殘疾成員的低收入家庭也應協助。坊間倡議工時應降至每月176小時,他認為可再商議,絕非最後底線。他又指僱員要提交半年工時紀錄,每月工時是否平均計算,執行上或有困難,政府應簡化程序。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詳情

申請資格:
‧必須二人或以上家庭,最少一人在職;

‧通過資產審查,限額與申請公屋相若;


分兩層入息限額:一、住戶入息中位數50%或以下;二、住戶入息中位數超過50%但不高於60%;


以個人申請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等則計入住戶入息;學生書簿津貼、車船津貼則不計;


申請人需每月工作144小時或以上;單親家庭則每月36小時或以上
津貼金額:

每月工時達192小時或以上,每月可領1,000元基本津貼;介乎144至192小時則領600元;


每名兒童每月可獲800元津貼;


若住戶入息中位數超過50%但不高於60%,則每月獲發放300或500元,視乎申請人工時而定
接受申請:2015年第4季
受惠人數:20.4萬戶,包括18.8萬名兒童
資料來源:勞工及福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