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在拍賣場上打滾,無論是被當垃圾的勞力士手錶、放屍體的不鏽鋼箱,何光榮都能點石成金,賣得好價錢。而最終令「搵夠收山」的他重出江湖、一擲千萬競投的並非昂貴珠寶,而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遺下的三百多件「爛銅爛鐵」,如隨身陀錶、簽名相連相架等。患病的何光榮希望,有人承接該批屬於「國父」的收藏,寄放在孫中山紀念館供後世鑑賞。
77歲的何光榮,廿餘歲隻身由澳門來香港「闖世界」,由鐘錶學徒做起,最後創立自己的打字學校。1965年廣東信託銀行結業,何光榮低價接收了銀行一批打字機,再高價售出,賺了第一桶金,最後決定轉到拍賣場發展。
不想國寶流落異鄉
何光榮從事的是俗稱「喊冷」的生意,即在各拍賣行競投心儀貨物再轉售,高峯時他在香港持有十間物業。他坦言最重要是「由低投起」,試過由政府公開拍賣投得一批公眾殮房存放屍體的不鏽鋼箱,「成批無人要,我用最低價每個1蚊投返嚟,每個25蚊賣去回收舖」。
在拍賣場的25個年頭,珠寶手錶、古董、房地產等「幾乎乜嘢都投過,每次都有賺有蝕」。例如九十年代在政府拍賣會以2萬元投得的勞力士手錶,「黑麻麻,就咁睇以為係垃圾」。事實上卻是瑞士錶廠在1974年為在港英軍製作的軍錶,限量1,000隻,最後「轉個手」在佳士得以48萬元售出。
何在1994年退休。三年前發現普藝拍賣行正拍賣一批共八百多套的辛亥革命時期文物,不少更是孫中山遺物,「嗰一刻我淨係唔想啲國寶流落異鄉」。於是毅然「重出江湖」,更將持有的單位賣掉,集資近千萬元,一口氣競投了當中的三百多件,再花兩、三年研究文物背後典故。
存放在工廠大廈倉庫的300多件辛亥革命文物,何光榮如數家珍,包括孫中山贈予日本朋友宮崎滔天的鹿角相架,當中夾有孫中山的親筆簽名照片、畫家何家英為孫中山繪畫的畫像等。
去年8月,何光榮確診患上腸癌,要做手術將部份腸臟及肝臟切除,現時要隨身帶備糞袋,也要繼續接受化療控制病情。他現時最擔心該批文物,希望有心人可承接,再放置在孫中山紀念館,「等啲國寶可以留喺華人嘅地方」。
記者 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