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政府公佈今年的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建議高層、中層、低層公務員分別加薪5.96%、4.71%及3.8%。今次建議的加薪幅度較早前各公務員工會要求的加薪幅度為高。但在薪酬趨勢調查正式向外公佈後,去年退出薪酬趨勢機制的紀律部隊評議會(下稱「紀評會」)要求今年的加薪幅度不可以低於5.1%,即是2013年財政年度(2013年第2季至2014年第1季)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升幅。
作為小市民的筆者,絕對理解打工仔的心聲和苦況。如果加薪幅度追不上通脹,薪金的購買力就變相降低,對打工一族來說,這情況絕不理想。但公務員的薪金調整機制一向是參考一籃子因素,而通脹變化只是其中一個考慮。一旦政府接納紀評會要求,無疑是變相推倒整個薪金調整機制,這肯定會引起其他認同機制的公務員團體不滿,最終只會損害政府的管治威信。
另外,筆者必須指出在過去四年,公務員累積加薪幅度是高於累計通脹。從附表,讀者可以看到在2010至2014年這四個財政年度期間,中低層和高層的累積加薪幅度分別是16.44%和16.65%,但同期的通脹卻只有13.19%。至於今年低層公務員的加薪幅度將會一如以往地上調至中層公務員薪金增幅的4.71%。基於上年度的基本通脹率只有4.45%,因此,以追通脹作為加薪的理由是難以成立。
但世事難料,紀評會在周一的工會會議後,仍然提出今年加薪幅度起碼是2013年第2季至2014年第1季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增幅5.1%。但讀者會問:「為甚麼紀評會採用的通脹結果有別於官方基本通脹率呢?」筆者的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兩個通脹率的計算方法和理念是有一個根本的區別!」
一般通脹率計法是由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變化計算出來,所以,紀評會提議的加薪幅度是來自一般通脹率的計算公式。但筆者覺得非常奇怪,紀評會應該知道自2007年開始,政府每年都推出一些一次性紓困措施(俗稱「派糖」)以減輕部份市民的財政負擔。因此,統計處在計算通脹率時是會剔除「派糖」對通脹的影響,確保通脹率的準確性和連貫性。如果讀者有留意,近年統計處每月公佈通脹數據時,會同時提供一個稱為基本通脹率的數字,這數字其實代表一個已剔除「派糖」影響的通脹率。
從附圖,讀者會留意到在2013年7月,以一般方法計算出來的通脹率是12%。原因是政府在上一年(2012年7月)推出了幾項紓困措施,包括電費補貼、豁免公營房屋租金和寬免差餉等,以至通脹率下跌至-2.4%。在低基數效應影響下,2013年7月的通脹才會急升至12%,最終推高上年財政年度的平均通脹至5.1%。紀評會採用一個未有剔除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的通脹數據作為薪酬調整指標,根本是「打茅波」,企圖以一個高於正確通脹率的數字來爭取加薪,這行為實有掠奪公帑之嫌。筆者認為政府是不需要理會這班貪得無厭的公務員工會代表的要求。反而,政府應該發聲明譴責紀評會,以蒙混過關的手法爭取加薪,這樣做會彰顯政府公正嚴明的形象。
http://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