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推CMU平台助轉會

積金局推CMU平台助轉會

【本報訊】積金局與金管局於周一(19日)推出中央結算系統(CMU)設立的電子付款結算平台作試用,受託人交收有望簡化兼降成本。有受託人表示,此舉或可加快行政步驟,但卻擔心會令成本上升,而要轉嫁予打工仔,或與積金局推行的原意不一。
對於新推的CMU平台,積金局稱,電子付款結算系統月中開始試用,期間運作暢順,料年中正式投入服務。該局續稱,若計劃成員遞交準確齊全的資料,絕大部份的權益轉移可於三至四個星期內完成,而在系統正式推出一兩個月後,可望一切運作暢順,轉移時間可再縮短至兩至三個星期,即流程可縮短一星期。

受託人憂增成本

由於現時的轉會涉及多個需要人手處理的步驟,積金局表示,電子系統可將受託人之間的權益轉移支付步驟電子化,節省處理上述步驟的時間和經營成本,兼可縮短投資空檔期,惠及供款人。
至於實際操作,受託人收到轉會通知後,一方面要向積金局的ePASS通報供款人轉移結果及涉及金額,另需將相關金額存放在指定銀行戶口待扣賬,CMU系統會將19受託人、總共40個計劃的轉移資產總額檔案作總結,所有受託人翌日會收到其他受託人的轉移結果資料,再由銀行同業結算公司將轉移資產撥入指定銀行戶口。
有受託人認為,CMU系統確可減省紙張成本,亦可減低寄失等行政錯誤,但現時CMU或免收費用一年,倘日後向受託人收費,憂慮會提高受託人行政成本。
他解釋稱,以往供款人轉會,受託人會集合多個供款人資料,一併郵寄至另一受託人,成本為一次平郵的郵費,但現時使用CMU平台,CMU建議按每宗轉會收費,此外,使用電子平台處理轉會手續將令受託人使用更多人力物力,令整個行政成本增加,希望日後CMU正式收費時,可考慮以優惠價提供服務,令受託人及供款人齊受惠。
早前有顧問報告指出,倘強積金全面電子化,行政費用料可減0.35個百分點,而現時整體市場基金開支比率為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