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前中國首席執行官方方日前被ICAC拘捕,對普通人來說未必激起太大漣漪。但我們要明白,不同界別的高層「涉貪腐」,在現今的香港「大行情」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官商勾結是另一大話題。
一撮人認為,社會上的不平事若非「燒到埋身」,我們一於好少理。但政經問題原來是「一環扣一環」,也會涉及潛在的利益輸送。當你的基本權利被「壓榨」(如在職場上的公平競爭), 普通人也必須要挺身而出。我認識的香港「半生熟」共產黨員很多是「先講錢、後講權」,黨員和香港的世襲霸權在港「爭凳仔」將會越鬥越烈。保守估計,中國有九千萬共產黨員,香港也有二三十萬黨員早已「佔中」,紅黑資金氾濫。習近平說要反貪腐,究竟是否有效針對問題的「源頭」?
作為龍的傳人,我們也會關心內地的一些事情;但中國的問題太多了,分身不暇,但我們至少要關注香港。港共在港「踩鋼線」活動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守住香港的最後防線:法治、人權、言論自由。在此也談談濠江。如果澳門最終在不經公眾諮詢下立法豁免澳門特首刑事責任得到通過,濠江社會會變成點?社會變得更加「冇王管」!
佔中金融組別上月上書習近平主席「對中國共產黨的十訴求──金融人篇」,論點已很清晰:我們懇請中央政府,也敬請香港政府,「堅守香港廉潔公平競爭,停止把商業決定政治化——香港最大的優勢,是法治社會」。
香港過去數十年的經濟崛起,有賴於實業家及中小企業的努力。一直以來,小店舖跟大企業在香港都可以和平共存,因香港社會機會處處,有良好的商業制度及法治,容許各行各業自由發展及不被壟斷。但近十多年來,政府政策向大財團傾斜,例如地產商除房地產外亦控制了大量與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很多小店舖小企業都因經營成本上升難與大企業競爭而倒閉,香港逐漸被大財團壟斷。
近年大量內地企業進駐香港,原應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但一些內地企業把用人唯親的管理手法帶來了香港。這股風氣逐漸形成另一個特權階級,其營商及職位聘請手法變成重關係而輕實力,這全都有違香港過往賴以成功的公平競爭原則。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香港需要一個有高認受性的政府,行政長官是由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制度產生。特首及政府應向普羅市民負責,政府政策不可偏袒任何商家及財團。在港營商之各國企業,應尊重及跟從香港既往的商業文化及以公平競爭的原則,去共創繁榮。
最後,舊約聖經所羅門王的智慧,盡錄在箴言,或可給大家一點啟迪: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箴言13:11)
收入少而行公義,遠勝收入多、卻無正義。 (箴言16:8 )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