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劏房環境惡劣,危害健康。有機構研究本港四個地區的20間劏房,發現七間劏房的空氣總細菌含量,最高超標逾五倍,增加患呼吸道疾病風險。專家表示,劏房放滿雜物,空氣不流通,有滲水及單位周圍多垃圾,會引致空氣差;建議劏房戶避免打開面向垃圾房的窗及晾衫,減少單位內住戶受污染。
牆身潮濕易滋生微生物
浸會大學及世界綠色組織去年7月至9月,到荃灣、旺角、觀塘及葵涌的20間劏房,抽取細菌、真菌、空氣及灰塵樣本化驗;並以問卷訪問41個劏房戶,當中約20%曾患呼吸道疾病。
根據政府的《辦公室及公眾場所室內空氣質素管理指引》,空氣細菌總含量不多於每立方米1,000個單位,才達到良好級別。
研究發現,有七間劏房的空氣細菌總含量超標,當中位於大角嘴杉樹街及葵涌光輝圍的兩間劏房,細菌含量逾6,535個單位。
另一個量度室內空氣質素的指標,是地面灰塵內毒素濃度。該大角嘴劏房的毒素濃度最高,接近10萬個單位,較一般研究結果的三萬個單位高。葵涌光輝圍劏房的毒素濃度約一萬個單位;空氣總細菌含量超標排第三的一間荃灣劏房,毒素濃度高達5.3萬個單位。
浸大生物系副教授賴嘉寶表示,該大角嘴劏房嚴重滲水,牆身潮濕,適合微生物滋生及釋放大量細菌毒素;而且沒有窗,空氣流通差,外面天井佈滿垃圾,大廈附近有多間食肆。因該大廈將重建,業主不願出錢維修。該葵涌光輝圍劏房住有三名成年人,有大量雜物,易積聚細菌。
賴表示,空氣差會增加患呼吸道疾病風險,曾有研究指,地面灰塵內毒素濃度逾五萬個單位,會增加哮喘兒童發作次數。單位潮濕會加速細菌滋生,容易引致咳嗽及喉嚨敏感。
要改善劏房空氣質素,住戶應避免打開面向垃圾的窗戶,及在垃圾堆積的環境晾曬衣服毛巾,減少污染物飄入屋及沾污衣物。被鋪不應覆蓋床褥,以免床褥滋生塵蟎。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不少劏房所在的舊樓超過30年,周圍堆積垃圾,政府應加強宣傳舊樓定期清潔,改善劏房空氣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