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財政部上月突然發表名為《會計師事務所跨境執行審計業務暫行規定》的諮詢文件,謝絕包括香港的境外會計師參與內地上市企業審計工作,一切工作由內地會計師負責,香港會計師只需簽名「孭飛」,業界批評建議影響業界的監管權力,亦削弱投資者對香港股票信心,明顯又一開倒車例證,恐損本港區內金融中心地位。
記者:石永樂 吳永強 周燕芬 黃尹華
今年初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裁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分支應終止美國業務六個月時間,令兩地監管機構有關取得審計資料的長期爭議升級。上月財政部發表《暫行規定》諮詢文件,開宗名義指,境外會計師行違規入境執業問題日漸顯現,希望「修明渠、堵暗道」,防止個別境外會計師行通過臨時執業途徑,入境執行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審計業務,加上掌握大量數據的阿里巴巴正申請到美國上市,不禁令人聯想到當中關係。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亦估計,「可能財政部不想一些涉及國家機密嘅敏感資料流出海外,但未必與阿里有關」。
業界轟削弱監管權力
《暫行規定》可能防止國家機密流出,但卻可能影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陳錦榮表示,「唔可以控制審計工作,但又要簽審計報告,係唔公平嘅做法,亦是業界非常關注」。他認為,財政部建議與早前CEPA幫助本地會計界打入內地的原意相違背。除本地會計師日後有機會不能實地監察審計情況外,現時本地監管機構仍未能向內地會計師取閱在港上市的中資股「工作底稿」,陳錦榮認為,此舉或會嚴重影響監管權力,有機會削弱本地金融中心的地位及形象。
梁繼昌表示,日後連香港會計能否到內地監督內地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都是未知數,「但要香港會計師孭晒飛,風險高咗好多」,批評建議對香港會計界長遠發展肯定是負面,亦不是有效監管機制,不明白財政部何以突就此作諮詢,「業界每年請咗好多人都係跑大陸,財政部個諮詢咁短,根本講唔過去,(業界)無時間做應對……希望財政部撤回有關建議」。
傳財政部將來港磋商
梁繼昌認為中央推措施保護內地會計界「無話可說」,亦不評論是否過橋抽板,只認為若只由內地會計師審計上市公司賬目,肯定會影響投資者信心。港交所(388)發言人表示,已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證監會就《暫行規定》溝通。傳聞財政部短期內將派人來港磋商,但未知確實日子及來港官員官階。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認為,財政部的建議,卻不容許本港會計師參與有關內地公司本港上市的審核工作;現階段香港會計師行又不能與內地會計師行合夥,這無疑阻礙內地企業來港上市。
【網民洗版】
Wong Ping Chung Sunny:
「大陸銀行壞賬多,樓市低迷,好明顯係想造假數。仲要係大陸會計做審計,香港會計師簽名。大陸班友唔使負責任,有大陸H股要準備沽貨!」
曹羊:
「CEPA名存實亡,要反服貿。」
Tam Calvin:
「大陸就醒!錢佢哋搵,簽名瀨嘢就HK。包容呀,包坐監!」
Adam Opel:
「自己人check住陰質錢就唔係陰質錢?哈哈哈!」
abc8787:
「內地做的Audit Report(審計報告)誰敢簽?」
wilsonh:
「CPA firm的初級職位會減少,commercial亦無咁多職位,結果是工資受壓,競爭亦加劇,新仔好難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