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坐着工作的壞處?這是近年大家都關注的議題,原來早在1960年代已經由美國設計大師Geroge Nelson和他的團隊研究過,並設計出一套名為Action Office I,適合我們站立和活動工作的辦公室家具。說到已在實行「活動工作」的,第一時間會想起蔡東豪(Tony),他於《蘋果日報》〈毅行出哲學〉的專欄發表過一篇《Sitting=Smoking?》的文章,提及自己由坐變企的工作習慣,而這更是健康工作的新趨勢。
記者:容慧心
攝影:梁志永、伍慶泉
訪問當天,一步進他的辦公室,一張放了電腦的高架枱就是他的工作枱了!「我以前的辦公室當然不是這樣,大班椅加曲尺書枱,背着牆面向門,由我出道以來辦公室都是這樣;早前有兩位朋友開始站立工作,一位買了張升降枱,另一位『土炮』式叠高兩張枱,我想來想去,訂做了這張適合企又配合辦公室闊度的工作枱。」
Tony說令他立下決心要「企」的,是《Runner's World》雜誌中一篇"Sitting is the New Smoking - Even for Runners"的文章,說原來像他(有跑步和參加毅行者)這種運動量很大的人,跑完5公里10公里以為可以飲兩杯啤酒坐個夠的想法並不正確,因為跑步並不可以抵銷坐帶來的壞影響。年紀大了便開始緊張自己的身體健康,但說要站立工作不等於堅持企而不坐,Tony的辦公室除了一張企枱,還有一張梳化和會議小圓枱,與客人見面、與下屬開會甚至自己在家中每天大約兩小時的寫作時間,也是坐着進行,「坐着工作可以整天躺着、斜着身子不動,站久了則會悶或累,而且長期站立的行業又有其他如靜脈曲張等疾病,那辦公室做企位意義是甚麼呢?意義就在於鼓勵你不停地動身子。」Tony說未必人人也一定要企枱才能健康工作,反而個人意志更加重要,作為老闆,Tony不需要員工坐定定工作,反而支持有紀律地走來走去,「例如每坐多過每半小時或45分鐘就動一動,去沖杯水飲、多去幾次洗手間、不打電話而是直接過去找同事聊等等,我覺得這些都是有幫助的。」
大企業也採用升降枱
把枱的高度調至你的手能與枱面呈90度角,便可以把手臂放鬆地放在枱面工作,也就是最佳的工作姿勢。Herman Miller就有幾個不同款式的升降枱,一種是轉軸式的,升降幅度較細,也較費勁,但價錢較便宜;另一種是電子調校的,只要按一下便可升高或降低較大的幅度,不過價錢則較昂貴。Herman Miller 高級市場經理王瑞芬指Yahoo Hong Kong、King & Wood Mallesons、Sanofi和Bank of America等也正使用升降枱,證明大眾對站立工作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大企業也更關注員工健康這個成本。
1964年 第一套站立式工作枱
1960年代美國傢俬品牌Herman Miller創立了由設計總監George Nelson和Robert Propst率領的研究公司Herman Miller Research Corporation,研究人們使用傢俬的習慣與問題,而他們的第一個研究項目便是辦公室,他們觀察人在辦公室工作的方式、訊息傳遞的方法,從而研究辦公室設計怎樣影響工作表現,他們得出員工長期坐着會影響工作表現,而在劃一的工作間隔工作也妨礙溝通和個人主動性,團隊於1964年做出Action Office I這套有不同高度工作枱兼可自由活動的辦公室家具,開創了新的工作活動模式先河,並獲得到多個設計獎項。
可惜Action Office I 家具生產成本高,銷售率過低,1970年代便已停產,George Nelson亦離開團隊專注其他項目,而其後的Action Office II(現名為Action Office)則由Robert Propst和Jack Kelley繼續以直立式活動間隔、活動企枱和組合傢俬為主,設計讓辦公室的靈活度和儲物度更加提高的家具。
靈活設計 站立式家具
除了辦公室,一般家居也可應用站立式的工作枱、吧枱或餐枱:
(a)POSH:2169 9288
(b)IKEA:3125 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