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不少人喜歡假日享受農耕樂,但要小心透過泥土感染可致命寄生蟲「糞小桿線蟲」上身。本港過去一年最少錄得三宗感染個案,患者估計是多年前耕田時受感染,寄生蟲長時間潛伏於小腸內,直至年紀漸長患病,並服食類固醇藥物,抑壓免疫系統致病發。專家建議市民耕田或接觸泥土時應穿着水鞋,預防寄生蟲感染。
記者:陳沛冰
養和醫院臨床微生物學醫生鄧兆暉表示,其中一宗個案的患者是70多歲的華裔男性科學家,於美國的大學教書,因罹患肺癌需服食標靶藥物,但因引發急性敏感反應,要服用大劑量類固醇藥物治療。他康復後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氣促及發燒,證實患上肺炎,需再服用類固醇。經多番檢查後,證實患者感染了糞小桿線蟲。
潛伏人體數十年
糞小桿線蟲主要經患者的糞便進入泥土,當人赤腳在泥土上行走時,該寄生蟲可鑽入腳板的皮膚,經血管進入身體不同部位,最後寄居在小腸內。
他指出,健康正常人士感染糞小桿線蟲不會病發,但該線蟲可潛伏在小腸數十年,直至身體的免疫系統受抑壓,引發自我感染。該名染病科學家數十年前曾在內地赤腳落田進行考察工作,相信因而感染糞小桿線蟲。直至他服用大量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後病發。
該科學家的血液有腸道鏈球菌,腦部又有膿腫,相信是糞小桿線蟲將大便的腸道鏈球菌帶入血中;從顯微鏡觀察也發現,他的痰液有活生生的糞小桿線蟲。他服用杜蟲藥後將糞小桿線蟲殺死,但因肺癌已轉移到腦部,及因長期使用呼吸機而感染,最終死亡。
鄧兆暉表示,另一宗個案的病人患有血癌,以往則有人因患上名為「天皰瘡」的皮膚病,需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治療而病發,上述兩名患者,相信也是在年輕時曾耕田而受感染,直至免疫力受抑壓而病發,兩人最終死亡。帶有糞小桿線蟲並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人,如果大便中的細菌入血,死亡率可高達90%。
農地若是使用人的糞便作為肥料,出現糞小桿線蟲的風險更高。他建議,都市人周末享受農耕樂時要做好預防感染措施,例如耕田時穿着水鞋,避免寄生蟲入侵身體。若以往曾有機會感染糞小桿線蟲、又需服用類固醇的病人,可先抽血化驗是否有該蟲的抗體,治療後才使用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