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反政府示威者近半年的群眾示威造成的政治動盪和社會大分裂,軍方一直堅拒介入,但軍頭巴育(Prayuth Chan-Ocha)昨天凌晨在毫無預警下宣佈全國戒嚴,令全國和外界都大感驚訝。部份觀察家形容這是「實質政變」,但有人卻指紅衫軍跟黃衫軍瀕臨爆發衝突,巴育突然介入,試圖施壓讓雙方談判,尋求解決方案。分析認為,若軍方在談判中靠邊站,隨時會激起內戰。
反政府陣營堅持要趕走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勢力,要求自行委任總理。支持他信的紅衫軍則堅持換政府必須要透過選舉,雙方立場南轅北轍,而反對派領袖素貼更準備在本周日號召百萬人上街逼看守政府下台,令紅黃對決爆發暴力衝突的可能大增,巴育上周四已警告會採取行動結束暴力示威。
日本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副教授普溫(Pavin Chachavalpongpun)指,60歲的巴育,本身是保王派,但自2010年接掌軍權後,一直堅持必須按憲法行事,多次表明不會發動政變,但昨天凌晨3時宣佈,援引1914年法例所賦予的權力在全國實施戒嚴前,才知會軍方及警方高層有關決定,令人相信「軍中派系林立,相信這是巴育及其親信派系的決定」。
看守政府倡8月3日大選
巴育強調這是戒嚴,而不是政變,但普溫卻不同意地說︰「我認為你可稱之為一場政變,因為這是從人民手上奪權,接管了政治局面與人權。」紅衫軍也指,戒嚴通常只是在特定地區實施,這是第一次軍方宣佈在全國戒嚴,而且曼谷也沒發生嚴重暴力事件,認定是一次「特別的政變」。加上軍方事前沒知會政府與警方等執法部門獨斷獨行,惹政變疑雲。
不過,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帕尼坦(Panitan Wattanayagorn)指出,巴育將於9月退休,沒理由在這個時候搞政變,今次實施戒嚴是要阻止兩派爆發暴力衝突,逼兩大陣營返回談判桌,在大選前挑選出一位雙方都能接納的人選出任新總理。
素貼堅持繼續抗爭
外界正密切觀察巴育下一步怎做︰為大選創造有利環境,透過選票產生新一屆政府?抑或自行委任新政府?若是後者,就是另一次政變,勢必引起紅衫軍以暴力還擊,引發內戰。屆時巴育像2006年軍頭推翻他信那樣面對艱巨問題:如何贏得國際承認新政權,尤其是如何平息紅衫軍和數以千萬計支持他信的選民怒憤。
看守總理尼瓦探隆昨呼籲軍方遵守憲法,「任何行動必須依循和平道路」,並已要求選委會籌辦8月3日大選事宜,他也會盡快跟巴育會晤商討盡快結束戒嚴,而紅衫軍願意跟素貼會談。但素貼卻堅持繼續抗爭,直至取得勝利為止,令巴育的如意算盤未必能打得響。
法新社/美國《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
戒嚴給予軍方的權力
‧對騷亂或戰爭採取行動
‧武力鎮壓暴亂
‧搜查、充公及佔據任何建築物與車輛
‧攔截、搜查並控制郵政服務
‧在戒嚴令生效地區召開軍事法庭審理罪行
‧調動民眾、交通工具及物流資源等協助軍事行動
‧按國防部需要決定是否禁止公眾集會、廣播、出版、通訊及旅遊等人民活動
‧實施宵禁
‧實施資訊審查
‧拘留疑犯最多七天
‧民眾不能從軍事行動造成的損失索償
‧戒嚴令在皇室命令下才能結束
資料來源:泰國《民族報》
泰國政局動盪8年
19/09/2006 軍方不流血政變推翻他信政府,實施戒嚴
23/12/2007 由他信支持者組成的人民力量黨贏大選,組聯合政黨
09/2008 支持和反對政府的示威者衝突,1死、數十傷,當局頒佈緊急狀態;憲法法院解除總理沙瑪職務,指他非法收錢主持烹飪節目;他信妹夫頌猜接任總理
10/2008 法院在他信缺席聆訊下,裁定他貪污罪成,判囚兩年
11-12/2008 數以千計反他信的黃衫軍封鎖曼谷機場,緊急狀態實施兩個月;憲法法院解散人民力量黨,頌猜下台;民主黨領袖阿披實在軍方支持下接任總理
01-04/2009 親他信的紅衫軍在首都舉行大規模反政府示威;4月時衝擊芭堤雅的亞洲峯會會場;曼谷12日緊急狀態造成兩死
04-05/2010 紅衫軍跟武裝部隊街頭衝突,逾90人亡
07-08/2011 他信盟友在大選中勝出,國會選出他信妹妹英祿任總理
11-12/2013 反對派佔領財政部和外交部大樓,要求英祿辭職;之後反對派國會議員集體辭職,英祿宣佈提前大選,反對派抵制
02/02/2014 反對派阻礙1萬個大選票站開放,憲法法院宣佈選舉無效
07/05/2014 憲法法院解除英祿及多名內閣部長職務,尼瓦探隆接任看守總理
20/05/2014 軍方宣佈實施戒嚴
資料來源: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