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再攻A股鑽石底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再攻A股鑽石底 - 利世民

今年好像沒有聽人再講五窮六絕七翻身。或許未到五月,股市的境況已經夠窮,大家都不願去面對再窮下去的景象。
去年六月中,內地的隔夜錢曾一度抽高至13.4厘,就連大型商業銀行也加入搶資金。A股中,尤其是銀行股被恐慌拋售,甚至好幾家內地銀行股跌至停板。溫故知新,過去幾年夏冬總會有這樣的錢荒,但仍然難免會有理性預期,所以今年未到六月,金融市場的淡季,也提早出現。
今個月初,人民銀行發表的第一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撇開內地式的虛詞和官話,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一句到尾,就是要商業銀行加碼放貸。問題是,有錢賺的生意,誰不想做?內地商業銀行不願放款,尤其是按揭,皆因管得太緊,無利可圖,反而做表外的理財產品,息差收入更豐厚。從另一個角度看,銀行業向來視磚頭為最穩陣的資產,內地商業銀行的取態,可以反映一定的實況。上星期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一個座談會上,對15家商業銀行出口術,要求增加按揭借貸。有人視為中央要救樓市出招,但更多人認為除非有實質政策配合,否則不可能真正水到渠成。
一般銀行監管機構見到樓市危危乎,都會提高警覺性,叫銀行好自為之。不過,內地的管治方針,卻不可以用一般慣例去理解。商業銀行若然資不抵債,在外國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最終失了花紅,轉過頭又是一名好漢;但是在內地,資不抵債的銀行應該會由國家大行接管,民營商業銀行的老總不但見財化水,更加要政治問責,甚至刑責上身。諷刺是,偏偏因為這個原故,令內地的商業銀行,寧願參與年期短的借貸,快錢來快錢去,也不在刀口上賺按揭業務的長錢。
這就是內地極短的資金周期現象。究竟是禍是福,還是要一次終極一跌才會見真章。上證二千點的鑽石底,究竟還要被試多幾多次?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