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陰宅短缺,政府四年前起在全港物色24幅地起骨灰龕,至今進展緩慢;當中12幅地未完成交通或技術性評估,六幅地正計劃諮詢區議會,包括反對聲音最大的沙田石門。有沙田區議員表示,若政府未能於今年底前,向區議會提交詳細方案及爭取通過,相信難以在明年底區議會選舉前獲支持。
記者:陳沛冰
政府2010及2011年在全港18區物色24幅地,興建或擴建骨灰龕,但至今進度緩慢。有12幅地正進行交通或技術評估,包括現沒公營骨灰龕場的元朗。政府正就六幅用地計劃諮詢區議會,包括最大爭議的沙田石門安興里垃圾轉運站旁用地,及廟街天后廟內的前書塾。有六幅用地已諮詢區議會、已獲支持或已完工。
沙田石門選址惹反對
沙田區有43名議員,當中公民力量有13人佔最多,其次是民建聯有八人。公民力量何厚祥表示,碩門邨居民關注交通安排,要視乎政府能否解決問題,才決定是否支持。民建聯葛珮帆表示,該黨未決定是否支持石門選址,該黨一直建議政府在現有骨灰龕場盡量擴建,但政府未有回應。居民反對石門龕場接近民居,及該處只有一條路出入龕場,擔心交通不能負荷。
獨立區議員黃嘉榮表示,食物及衞生局曾與區議員商討石門選址,初步設計龕樓樓高兩至三層,約有三至四萬個龕位,採取休憩花園式設計,外觀不像骨灰龕場。選址與民居距離約15分鐘路程,相信位置問題不大,但居民關注日後春秋二祭會造成交通擠塞。若政府能解決交通問題,避免龕場擾民,可減少反對聲音。
有區議員表示,明年底是區議會選舉,民生議題必成爭取選票的籌碼;若政府未能於今年年底前,再向區議會提交詳細方案及爭取支持,「明年2、3月先嚟,好難有人贊成」。
運房局將於碩門邨加建4座公屋,預計2018年落成,政府必須爭取居民入伙前通過起骨灰龕,否則計劃一定胎死腹中。他估計,政府或因部份問題仍未解決,「可能交通、設計諗唔掂,唔敢上來(區議會)住;如果上嚟區議會被反對,又要改,明年好難再上嚟」。
據悉,政府接觸各區議會後,認為區議會原則上支持每區有骨灰龕,只是個別地區如沙田,對選址有反對聲音。政府曾視察沙田其他地方,仍鎖定石門選址最適合。因交通等問題需與運房局商討,故至今未能向區議會交代。
碩門邨街坊心聲
路小姐:
「覺得好似對住啲死人,可能會有啲驚,怕撞鬼。」
歐先生:
「點解唔贊成?個個都有需要,點會唔吉利,生老病死個個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