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足總盃決賽,傑志與東方沙龍爭逐球季最後一項錦標,場上將會見到射手榜前6名的其中3位球員。究竟有多少球迷會關注港甲的射手榜呢?
問英超、德甲、西甲的神射手是誰,相信十秒八秒之內就可以得到答案。若問港甲射手,能夠講出拉斯錫是榜首,可能已經不俗;至於第2至第6名,可算是高難度問題,答案是東方沙龍的基奧雲尼排第2,傑志的巴倫古素排第4,佐迪排第6。
入球是足球比賽中最吸引人的單一元素,所以電視台直播外國聯賽時,積分榜之外就只會看射手榜。值得討論的是本地「射手荒」問題。
過去5季,唯一打入射手榜前5名的「本地薑」,是09/10球季的陳肇麒,聯賽加盃賽共入15球,僅排在伊達之後。但最近4季,頭號華人射手的入球量都不過10球,最接近的林嘉緯及歐陽耀冲只得9球;今季的本地「1哥」是標準流浪的卓耀國,聯賽盃賽共入7球。何以香港少有射手出產呢?我估計是因為針對性訓練不足。隨便看看學界或者青少年的比賽,你不難發現,場邊教練鮮有鼓勵球員多起腳的聲音,反而「早啲畀人吖嘛!」、「唔好死扭呀!」之類的「提場」就常常聽聞。
既然比賽時不甚鼓勵球員要有入波的野心,平日訓練時自然不會持續要求個別球員加強攻門能力。自幼沒有打穩基礎,長大後的射門能力就難望會好到那裏。香港嚴重缺乏球場,訓練質素固然無法保證;不過,射門並不一定要全隊一起練,也不一定要求在甚麼場地練。總之工多就會藝熟,想足球成功,就一定要有本土射手。
李德能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