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去「五十年代」聽老歌跳老舞,「三步」、「四步」老骨頭尚能應付,一到輕快的拉丁舞便顯得有點相形見絀,古人云「少年風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羨」誠非虛語。
從五十年代老歌老舞不由憶及當年譽滿香港的「六記」名食:「鏞記燒鵝」、「楚記燒肉」、「操記掛爐鴨」、「合記蝦皇粥」、「斗記沙茶牛」、「九記清湯腩」。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至今日「六記名食」只剩下「鏞記燒鵝」與「九記清湯腩」為歷史作見證。
區區最懷念「合記蝦皇粥」,那位於中央戲院側一條橫巷的小店門面湫隘,陳設簡陋,卻是貴客常臨其門如市,大都是為吃「蝦皇粥」而來。
「蝦皇粥」是以起膏大蝦滾粥,不但滋味鮮美,滿泛粥面的脂膏爆若流霞,芳香撲鼻,真是色香味俱全,不愧蝦皇稱號。
「九記」歷史十分悠久,當年聽九叔說他的伯父已在九如坊開檔,如此說來兩代合計有逾百年歷史了。
九叔不苟言笑但對熟客口味十分留意喜肥愛瘦瞭如指掌,不用多言永遠合乎口味。
鏞記五十年代在石板街只得一個舖位,閣樓天花低矮中等身材之人站着也要俯首低頭。
當年鏞記一碗燒鵝瀨粉只要一元二角,一回區區叫「鵝瀨」隨口加句「食髀」,「埋單」之時才發覺要「四元八角」幾乎不夠錢付帳。
「操記」店名在外省人眼中已覺怪異,何況更有大字告白以「處女肥雞」為標榜,更令「上海佬」倍感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