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者易生病  夏天要加倍養陽

脾胃虛弱者易生病 
夏天要加倍養陽

【本報訊】廿四節氣中的「立夏」已過,意味夏天正式來臨,天氣漸熱,加上多雨潮濕,身體容易生病。中醫師表示,夏天應注重脾胃保養,若脾胃虛弱,會多腸胃問題,體內積濕,濕邪來襲,睡得不好之餘,肩頸、背脊容易疲累,更會經常「頭重重」。要夏天過得舒服,最重要早睡早起,初夏期間外套勿離身,出入冷氣地方要小心,出汗或淋雨後盡快抹乾身體,避免濕邪、寒邪直中臟腑。
記者:嚴敏慧

踏入初夏,氣溫開始上升,雨水增多,又濕又熱,易感覺不適。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各種體質人士中,以脾胃虛弱、較容易熱氣人士,最易在夏天「中招」,這類人舌白多脷苔,無凍不歡,「冬天也愛凍飲」。中醫所謂的脾胃,即消化系統,脾胃差,容易有腸胃問題,易患腸胃炎,「可能好多人去食飯,啲嘢有少少唔乾淨,人人無事得你屙,就係因為脾胃弱」。
脾胃同時為人體天然抽濕機,「脾胃會將體內濕氣抽走,抽濕機好先唔會積濕,化唔到濕就會易病」。她表示,體內積濕積熱,人容易疲倦,頭重如裹,「個頭好似有嘢包住咁,好唔舒服」,就是濕邪來襲。若加上水火不濟,心神不交,會經常難以入睡,所以肝火心火盛者,須要清熱瀉火;陰虛火旺者,則要滋陰降火,去濕清熱過後,自然精神爽利。

常飲凍飲損陽氣

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亦會使人易變濕熱體質。長期身處冷氣地方最為傷身,加上過份西化飲食,經常飲凍飲,長期少運動及夜瞓,以上習慣會令人陽氣受損,「夏天係人體陽氣最旺嘅時候,應該加倍去養陽,如果反過去傷害陽氣,就會傷身令身體變弱」。她指出,夏天應要儲陽,除可透過食療做到,亦應多做運動及早睡早起。
此外,夏天經常出入冷氣地方,一冷一熱容易感冒,所以夏天亦應常備有外套,如果出汗多或淋雨濕身,一定要抹乾身體,「全身濕晒,如果只靠自己體溫整乾,濕邪會直中臟腑,咁啱濕身入咗冷氣地方,更加係寒夾濕一齊攻入去,濕邪加寒邪雙夾攻,病會好難醫」,她指,這情況的病人病情多較重,可能會出現肺炎,身體本質亦會受損變弱。
初夏溫度逐漸升高,人容易煩躁,心火過旺,容易情緒波動,這段期間亦要注重心臟保養,重視靜養,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份緊張。她建議為準備對抗7至8月的長夏暑熱,應盡早開始調理身體,若不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繼續損陽積濕,身體只會更差,盛夏暑邪為患時,其他健康問題將繼續浮現。

初夏保健湯水

山楂瘦肉蜜棗湯
功效:
去濕熱、清腸胃及增食慾;孕婦忌飲
材料:
山楂1両、甘草及槐花各3錢、生薑8片、陳皮1小塊、蜜棗10粒、瘦肉1斤、
鹽適量、清水10碗
做法:
1. 所有材料洗淨,陳皮浸軟,刮掉內瓤;瘦肉汆水,去油脂
2. 全部材料(鹽除外)放煲內,用猛火煮沸,再滾約10分鐘,轉中慢火煮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夏枯草豬骨瘦肉湯
功效:
清肝熱及驅暑氣
材料:
棉茵陳、夏枯草及雞骨草各半両、豬骨2斤、乾西瓜皮4両(如用鮮西瓜皮,用量為1斤)、瘦肉半斤、蜜棗10粒、陳皮1小塊、生薑4片、鹽適量、清水10碗
做法:
1.
所有材料洗淨,陳皮浸軟,刮掉內瓤;瘦肉、豬骨汆水,去油脂
2.
如使用鮮西瓜皮,則洗淨,只保留綠色外皮,切厚件
3.
全部材料(鹽除外)放煲內,用猛火煮沸,再滾約10分鐘,轉中慢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註:兩款湯水屬性偏涼,若對自身體質有懷疑,飲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資料來源:許懿清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