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波Kick off :黑哨陰謀論 - 喬靖夫

開波Kick off :黑哨陰謀論 - 喬靖夫

本周NBA季後賽鬧得最熱烈的話題,是「黑哨」疑雲。快艇對雷霆的系列賽,關鍵第5、6戰末段都出現爭議判決,尤以第5場雷霆戲劇性反勝最具爭議;不少球迷高呼「造球」,有說法更指是要「保送」當屆MVP杜蘭特與雷霆入決賽云云。
看球時心情激動,容易形成「球證在針對某隊」的感覺,但賽後冷靜下來,再檢視黑哨陰謀論,就會發覺不是那麼容易成立。首先是實際操作問題,以第5場最後時刻的兩個關鍵球為例,基斯保羅(CP3)被韋斯卜克拍走皮球,其實以當時所餘時間及快艇的領前優勢,CP3可抱住皮球等待對方侵犯,但他選擇運球突破;及後韋斯卜克出手3分球,CP3伸手觸及對方手踭造成3個罰球,這動作也並非誰逼CP3做的。若說是刻意「炮製」這兩球,除非你覺得CP3也是「假球」一員,否則單憑球證,實在「創造」不出這樣的情景來。
再從動機看,假設聯盟真有能力和意思去「造球」,目的何在呢?有人說要捧杜蘭特上去以刺激收入,但快艇的球星就不值得捧嗎?比歷克格芬是半個白人,而且擁有驚人的跳躍灌籃能力,在經常尋找「白人希望」的籃球市場來說,可能更值得為他「造球」;在湖人表現低迷下,洛杉磯這個大市場亦需要有人支撐。從經濟角度而言,捧A或捧B之間的利益差異,真的大得足以叫聯盟冒險「造假球」?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