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小時候都經歷過「扮大人」階段,或偷媽媽的高跟鞋穿,或偷嚐爸爸的香菸。那天到香港視覺藝術家林東鵬位於火炭的工作室,他最新作品《沉世繪》映入眼簾,我即時的想法是──林東鵬終於過了扮大人的階段,找到了藝術的自我與自在。誤闖鋼筋山水的卡通人、鋪滿趣怪貼紙的畫面,創作越發童真,思想越見成熟,老子所謂「復歸如嬰兒」、心如赤子,就是這個狀態吧。
我有理由相信,林東鵬「成長」的啟蒙老師應該是四歲半的女兒。
「你有多少張貼紙和玩具是搶個女的?」我問。「都說是她偷我的東西!」林東鵬笑瞇了眼,像透他畫中那位卡通人。
幽默背後有隱衷,灰灰的天襯托風高浪急,投射了香港現況,島嶼也是他特意加插的命運符號。「兩個島嶼在陸地上其實相連,有了海水便好像分開,這種時離時合反映我對社會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這種矛盾與我感受相近。」
記者:鄭天儀
攝影:梁志永(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眼見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家和收藏家壯觀雲集香港Art Basel,消費藝術,我卻想起好幾年前林東鵬跟我說過申請信用卡的事──因為「藝術家」並非一份擁有固定收入的職業,他的申請不獲批核,更遑論貸款買樓。最近他得到香港藝術發展獎最佳藝術家(視覺藝術)的獎項,他把這個獎作為母親節禮物孝敬媽媽,林媽媽問它能否用來插花?之後還補了句:「年度獎也沒獎金,你甚麼時候找工作?」
1978年出生的林東鵬畢業於中大藝術系,是「伙炭」藝圈創始成員,也是香港最活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最近「自我策展」的個人展覽「玩物」,展現了他獨特美學語言的突破,此時獲藝術年獎肯定,時間配合得天衣無縫。他的作品表達了他對生活及文化的觀察及關注,希望透過「玩樂」(playing)形式,探討藝術和創作過程的種種,重新反思生存環境,並以幽默方式檢視其背後的文化意義。他不同系列的作品、自身處境的比喻或對都市生活方式的探求,都表現出他對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木板是他的表演舞台,他總能在深刻的紋理之中找到最安穩的淨土。
儲貼紙等於收藏時間
在紛擾的世代中,他總能保持一顆抽離的赤子之心。
林東鵬的工作室更似兒童樂園,玩具、外遊手信、生活小精品散落各處,與他的作品融合,他直言:「我想表達,藝術家其實也是收藏家,不過並非收藏藝術品而是其他,儼如『迷你玩具博物館』。例如我收藏的貼紙都有時間性,一段時間會消失,我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貼紙,這過程也是一個記錄,說到底是收藏時間。」他也收藏自己早年創作的大型作品,現於青衣貨櫃內,以錢供養着。
林東鵬首次把兒童貼紙貼在傳統山水畫中,《沉世繪》遠觀時看來像一幅傳統風景畫,放在LV藝廊窄窄的創作空間,逼觀眾近觀畫作閱讀細節,欣賞貼紙風景,這就是他越有童真越見成熟的代表作。
三幅分別用蠟筆、油彩及 UV油墨打印的《盆栽》亦有趣,他用不同素材作畫,同一盆植物,他用女兒的蠟筆先畫起來,然後再用他最熟悉的油彩再畫一張,UV彩色打印在木板上效果又如何?於是再有第三幅畫,這個以不同材料創作的探索過程,林東鵬視為玩樂的一種,卻開發了他思考,並指勞動的過程樂趣很大。另外一連四幅的《另一個世界》圓形木板畫,他在木板上畫山水卻加入模型公仔,令傳統山水添了玩味。
林東鵬說,玩具是大部份小朋友最先接觸的東西,使人明白「學習」到底是甚麼一回事,但玩具對於人生閱歷豐富的成年人來說複雜得多,不能再以單純的目光來看待玩具,他希望利用成年人的視野再次審視玩具及玩樂這個動作。《層次間遊玩》、《好奇盒裡》、《玩物》、《在生活空間》等作品,都以「玩樂」的形式作為切入點,作品讓觀眾思考關於成長、人生經歷、成年人思想發展的問題,這些都是他的藝術靈感來源。
北極熊等於城市人
一臉孩子氣的林東鵬有了一對子女後,似乎更孩子氣。自小手執漫畫只求畫得跟漫畫神似、因而愛上繪畫的他,自言為了藝術才發憤瘋狂唸書。「香港好奇怪,我想讀藝術,但要考進大學藝術系反而不需藝術高分,其他科高分你讀甚麼都可以,想起好笨。」2003年離開香港往倫敦深造,曾寄居別人客廳。把精力轉化為作品後,他很少再拷貝漫畫了。
林東鵬向來是個自律的藝術家,明明創作時間可以很自由,他偏偏把自己變成白領,每天早上九時便回到工作室勞動,然後準時五六點回家。同學周俊輝笑他硬頸,喜歡苦中作樂,例如用盡一切方法研究如何運用打底物料,也堅持要用濕水會爆的夾板創作。他的批判作品,與自己生活和文化息息相關,北極熊是他創作的圖騰,為的是要表達城市人處境與北極熊很相似,「牠被迫存在於一個不屬於牠的空間,牠的生存空間不停被其他人改變,跟我們境況不是很相似嗎?」
火炭再不等於藝術樂土
最差的時光,最好的時機,都在2001年中大藝術系失火那刻開始,他與七位同學被迫擠進離火炭火車站最遠的工廈創作,火炭卻開花了,變成伙炭和孕育機會的土壤。「記得2003年有收藏家和策展人來伙炭,只在關注內地藝術家的旅程上順道花十五分鐘看看。2006年形勢轉變,我們這批七十後藝術家五年內經歷了十年變化,看着香港藝術突然被關注。」市場仍然興旺,他形容Art Basel帶動氣氛但無道德責任推廣香港藝術家,在國際市場,歐美對香港藝術家的認知度仍然很低,「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李傑、白雙全、曾健華、周俊輝、關尚智和我。從來我們都是單打獨鬥而不是用群體形象(group image)去展示,其實如果一組人去推,會強好多。」
當天的藝術樂土火炭租金被炒高,已不再是年輕藝術家的烏托邦,但林東鵬深信年輕藝術家還是能於窄隙生長。「我見過有藝術家住在錦田的荒廢雞場,睡的是鐵皮屋的木板,沒有冷氣只有蚊帳,我驚訝這儼於七十年代大陸農村的生活環境,他們創作靈感卻很澎湃。」石屎森林的資本巨力,壓抑不了靈魂的新陳代謝。
林東鵬是少有在泰德現代美術館展出過的香港當代藝術家,不過昨天我再問他,他仍然未能成功申請一張信用卡。
林東鵬個人展覽「玩物」
日期:即日至9月30日
地點:尖沙嘴廣東道5號路易威登旗艦店藝術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