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博物館開幕再歷世紀傷痛

911博物館開幕
再歷世紀傷痛

有些傷痛永不容遺忘。經過近13年籌備、設計、爭拗,美國紐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Museum)昨日(周四)舉行開幕儀式,死者家屬和救援人員獲優先踏足這個載滿悲傷回憶的地底博物館,一步一步重返911恐襲歷史現場。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座落世貿中心遺址,地面入口玻璃建築不規則歪斜,以紀念世貿中心遇襲最終倒塌的厄運。主展覽場深入地底21米,展出逾萬件物品、2.3萬張照片、500小時的影片等。博物館昨天起讓死者家屬、救援人員以及生還者等人士優先參觀,下周三才正式開放予公眾入場。
美國總統奧巴馬伉儷昨日出席開幕儀式,標誌這幢由構思到興建一直充滿爭議的博物館終於排除萬難打開大門。博物館展覽如何才能做到尊重死者還原歷史,引起無數爭拗。當初設計師打算把近3,000名死者的姓名鑿刻於館內,受到家屬強烈反對,於是改為刻於博物館旁邊的紀念碑。把無名死者遺體安葬博物館內也引來反對,有家屬認為此舉對死者大不敬,磋商後決定遺骸「存放」在館內一處角落而並非「安葬」。館內播出多段影片,其中襲擊當日有人被迫跳樓的悲慘新聞片段,在家屬抗議下,特意闢出一個房間低調播放。

「最後之柱」
是世貿遺址最後被移走的鋼柱,上面貼滿失蹤或死難者照片,也寫滿對逝世親友的思念和悲痛。路透社

收187元入場費捱批

博物館連同紀念廣場耗資7億美元(54.6億港元)興建,誰來付款的問題一度令施工於2011年暫停,最後逾半經費由私人籌募,聯邦災難基金負擔2.5億美元(19.5億港元)。博物館的角色也爭議不休,有家屬認為應免費開放,讓所有人都能了解歷史真相,因此大力抨擊高達24美元(187港元)的門券收費,讓博物館淪為「主題公園」,更遑論還出售T恤等紀念品「圖利」。
工程進度在波折重重下以龜速邁進,落成與開放較預期晚了三年。參觀人士由地面入口沿着一條陰暗走廊,一步一步邁進位於地底的博物館,再次經歷當年的恐怖與悲痛。世貿中心一道倖存的泥牆聳立,這面牆變成災難後堅強不屈的象徵;清理現場最後被移走的「最後之柱」上,貼滿對殉職消防員警察的致敬和懷念;一段扭曲變形的金屬柱,紀錄了世貿遭被騎劫客機直接撞上後造成的破壞和衝擊力。
「容顏之牆」由911襲擊2,983名死者及1993年世貿爆炸6名死者的照片組成;館內播放死難者在生命最後一刻的留言,有人向家人至親悲傷告別、有人驚惶求救,令人揪心。博物館於下周三正式向公眾開放,場內嚴禁拍照。
美聯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