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宣稱,若立法會本月中仍未通過財政預算案,政府會率先下月暫緩部份公共撥款。首批被「關水喉」機構及部門包括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醫院管理局、立法會、法律援助署、水務署和「公務員一般開支」。其中下月初到期的東江水費用或需延期繳交,可能影響本港食水供應。
立會儲備可用三個月
政府消息人士稱,水務署原定下月初向內地繳交東江水費用,「水務署署長要睇吓點處理,一係拉上補下,或者拖住先」。法援署方面,政府會「拖得嘅數盡量拖」,例如延遲繳交一般六星期內繳付的法律援助律師費。
至於醫管局則因要動用儲備,已被迫縮短銀行存款定期時間,「醫管局已蝕咗一百萬(利息),但唔做呢樣嘢,佢哋可能要蝕一千萬」。醫管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可動用儲備應付短期運作,但一旦撥款出現較大阻延,調撥現金將面對一定困難。各大學也需動用儲備維持學校運作,多間大學表示,儲備可應付二至六個月不等的營運開支。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稱,現時立法會約有1.2億元儲備,相若於秘書處三個月的經常開支,一旦財政預算案未能及時通過,秘書處運作不會即時有影響。但每月開支約1,800萬元的議員薪酬及議員辦事處償還款額,則要由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決定,是否要透過儲備墊支,但他不傾向用儲備墊支議員薪酬。
社署現金流不夠付薪
消息人士指出,若立法會下月仍未通過財政預算案,政府就會實施第二期暫停撥款措施,受影響的13個開支分目中,康文署最受影響。
此外,原定4至5月落實的財政預算案措施,如長者醫療券增至2,000元也會受拖延;綜援出雙糧及公屋免租一個月亦可能押後。當局會調動現金,例如政府在商廈租用的辦公室會提出延遲交租。
社署表示,該署現時的現金流情況,撥款將不足以應付下月全部員工薪金及非政府機構資助的開支,各項綜援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的開支只可應付至7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