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267)正式收購通函刊發了,要引入的機構投資者名單亦出爐了,正如集團主席常振明所言,今次這個「蛇吞象」式、向母公司收購資產的工作,已走了超過一半路程,餘下只待獨立股東票決這個程序;雖注入資產後,中信每股盈利及每股資產淨值會產生大幅薄效果,惟若中信不獲注入資產,前景可能更暗淡,「兩害取其輕」,料大部份股東都會就收購投贊成票。
大局幾定,反而令市場較在意的是,日前公佈的15名機構投資者名單中,居然只有兩名海外機構,需勞煩「國家隊」出手護航;這還不特止,國家隊名單中,除「見慣見熟」的國壽(2628)、農銀國際的和榮投資及建行(939)的鵬濤投資外,連在香港資本市場較不活躍的華安投資(外管局旗下)及京投香港(北京市國資委旗下)亦要出手,突顯出今次配股的「受歡迎程度」有多高。
受歡迎也好,不受歡迎也好,又是那一句,大局幾定,大家不如「坐定定」,看中信團隊如何利用這個「史無前例」的注資,力挽狂瀾於既倒吧!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