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005)行政總裁歐智華在本周初分析員電話會議中,就內地宏觀經濟評述,指「(中國)經濟毫無疑問正在放緩及有放慢迹象」,但集團並無涉足信託公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鋼鐵貿易、航運或太陽能電板等受壓板塊借貸活動,意味滙豐在內地風險穩健可控,故若有人因「睇淡」中國而沽滙控作替代(a proxy to short),並非恰當的對沖安排。
憂香港區有盈利壓力
首季本港稅前盈利按年跌2.4%,首次參與季績後分析員會議的歐智華不諱言,「香港區可能有盈利壓力」,但本港市場不應只單看800萬人口,而是要融合珠三角經濟增長作定位。
儘管本地物業成交顯著下跌,但他透露滙豐在港的新造按揭市佔率「仍輕微上升」,該行亦會確保「其按揭市佔率不會受到侵蝕」。就政府推多輪辣招打擊物業炒風,他認為解決本港樓市的長遠政策必須從增加供應入手,當局短期對策是防止樓價因內地資金湧入,而飆升至本地居民難以負擔水平,採取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等遏止升幅做法正確,任何加重按揭風險權數比率或調整按揭成數政策均屬徒然,因問題癥結不在借貸過熱。
對於內地可能出現企業破產、債務違約,他不會感到驚訝,但相信長遠中國財富及經濟增長仍然強勁。目前滙豐佔內地銀行體系總資產比率僅0.2%,集團在內地放貸集中國企及大企,住房按揭不會超出75%的借貸上限,中小企信貸餘額僅為3億美元,近年滙豐開始拓展民企信貸,惟僅聚焦有海外業務基礎的公司,華為科技即為一例。
被問及旗下恒生銀行(011)持有興銀約10%權益,與滙控的中國策略如何相配合?歐智華說,「我們已將興銀權益重列為可供出售資產類別,相信已足夠清晰說明(策略)」,他指恒生業務強項集中珠三角,業務組合亦非常本港化,故與滙豐銀行不構成競爭性重叠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