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型是香港出路(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知識型是香港出路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 關焯照

在今年3月,政府統計處(下稱統計處)發表一份名為「香港的文化及創意產業」特別報告,內容主要是提供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在2012年的最新發展情況。根據統計處計算,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Value Added)在12年是978億元,較11年的876億元高出82億元,即是按年增長高達9.2%。若以12年本地生產總值(GDP)作為比較,文化及創意產業佔GDP的比重為4.9%。
筆者相信不少市民都知道香港四大傳統產業(俗稱四大支柱)是金融、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和旅遊。在12年,其增加價值佔GDP分別為15.9%、24.6%、12.8%和4.7%,大家看到這些數字應該感到非常有趣,旅遊業作為香港經濟的第四大支柱,對GDP的貢獻(4.7%)竟然低於文化及創意產業(4.9%),真是一個奇聞!
相信大部份市民對文化及創意產業的認識應該不深。根據統計處分類,這產業由以下11個界別組成:(1)藝術品、古董及工藝品;(2)文化教育及圖書館、檔案保存和博物館服務;(3)表演藝術;(4)電影及錄像和音樂;(5)電視及電台;(6)出版;(7)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8)設計;(9)建築;(10)廣告;和(11)娛樂服務。在11個界別中,增加價值最高的首五位分別是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377.6億元),出版(140.7億元),藝術品、古董及工藝品(114.5億元),建築(92.6億元)和廣告(73.2億元)。這五個界別的總增加價值是798.6億元(附表),佔GDP比重高達3.9%。這絕對不是一個細數字,尤其是政府在政策上並沒有大力扶持這些界別,但它們卻能發展至如此規模,業界的自強和努力實在值得讚賞。
最大界別──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在過去幾年發展理想。從特別報告提供的資料,在05至12年期間,其增加價值的升幅高達1.29倍,反映這界別正在高速增長。現時環球已進入一個資訊新紀元,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可謂「食正」這個資訊大浪,前景一片光明。
至於其他增加價值較高的界別例如藝術品、古董及工藝品、建築和廣告,在05至12年,其增長幅度介乎0.8倍至1.91倍,表現相當奪目。至於第二大界別的出版業卻在同期出現輕微收縮,但筆者要指出主要原因是在07年,蘋果第一代智能電話(iPhone)正式面世,這電子產品不但極受消費者歡迎,而且更改變很多市民閱讀和上網接收資訊的習慣,對出版界來說,智能電話的出現產生了前所未見的衝擊。猶幸出版界因應市場變化,逐步調整出版模式,例如報章增開網上版,加強多媒體製作,出版電子書籍,增加即時資訊等,務使出版行業更能追上快速轉變的資訊潮流。從近兩年出版界的增加價值開始回穩來看,這界別似乎已開始步出寒冬。
除了文化及創意產業獲得理想成績之外,近年,教育產業也有不俗發展。在今年4月,統計處發表一份專題文章(題為「香港經濟的四個主要行業及其他選定行業」),指出教育產業的增加價值在11年和12年的按年增幅分別為13.9%和13.2%。以增長速度計算,更勝文化及創意產業。雖然教育產業在12年只有226億元,但我們不應輕視它的發展潛力,因為香港在國際上的大學排名一向頗高,以QS大學排名榜為例,香港三間大學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均排名在頭40位之內,顯示這三間大學具有極強競爭力。綜觀不少國際大學,也設有海外學院和分校吸引國際學生;既然香港已有三間國際著名大學,發展教育產業絕對能為香港經濟注入動力。
最近中大已在深圳成立分校,計劃於今年通過「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計劃」,在全國16省市招收本科生。以中大的歷史背景和頗高的世界排名,吸納高質素內地生根本是易如反掌,而港大和科大的國際排名較中大更高,在國內開設分校也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模式。筆者不是鼓吹教育產業商品化,只是香港的大學在國內設立分校不但可以幫助提高國內專上教育的質素,更能加快本地教育產業的發展。對香港經濟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現在香港的主要產業,例如金融和貿易及物流已步向極度成熟階段,要再創高𥧌根本沒有可能,雖然在CEPA和自由行的影響下,商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和旅遊這兩個產業均有增長,但始終這兩個產業過份受內地經濟表現影響。以旅遊業為例,最近中央政府打貪腐已令內地旅客在港消費有下降趨勢,加上兩地文化衝突漸漸白熱化,看來香港旅遊業將要面對危機。
筆者相信香港的未來將取決於能否成功轉型至知識型經濟體系。要踏出成功的第一步,發展高增值的產業才是香港未來的出路。聰明的特區政府是時候為香港作出一個正確的選擇了!
http://acecentre.hk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