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 不斷製造敵人(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勿 不斷製造敵人
(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民主派自從商討日三後,分裂逐步表面化,當然就不是坊間的所謂溫和派和激進派之爭,而是梁家傑所說的公提派與非公提派。溫和派和激進派並非理念之爭,而是彼此累積的「江湖仇恨」的一次大爆發,尤其是被吹捧為「盟主」的陳太提出公民提名騎劫泛民的說法,進一步火上加油。
陳太和湯家驊等人既然定位為泛民當中的「溫和」一翼,就不應突然將公民提名派打成「激進派」處理泛民內部的政改爭議。要知道除了人民力量、社民連這些稍為激進的黨派堅持公民提名外,還有學聯、學民思潮、民陣等學界團體與民間組織。要把公提派標籤成激進派別,恐怕只會把大部份原來屬溫和派的公提支持者驅到政治光譜的另一端,對自己都毫無利益。
在陳太該等言論之後,筆者留意到網上確實有不少原來並非人民力量、社民連的支持者,但支持公民提名的市民都不約而同對陳太言論表示反感,可見將一個「激進」的帽子放到公提派的頭上並不是一個理想的舉動,反而令公提派進一步疏離非公提派,造成今天雙方對壘的形象,對爭取民主的抗爭建立有害無利。
現時從一些民意調查和元旦電子公投的結果看到,支持公民提名的市民確實佔多數,若支持公提就等同激進的話,那麼香港就出現六成多的激進勢力吧?但事實並非如此,大部份市民支持公提都是基於三大原因:難操控、對政黨不信任、要求廢除四大組別。
公民提名固然並非真普選的唯一標準,亦不是完美的制度,但現時既然有如此多民意支持,非公提派的人士必須正面回應這些觀點,才能繼續推銷他們自身的方案,而非一味強調妥協,否則難免令市民有所憂慮非公提派爭取普選的決心。
民主派現時形勢比人弱,在爭取真普選的訴求上亂作一團,已經在社會淪為笑話,現時民主派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努力鋪陳各陣營目標和理據,回歸最根本和理性的公共討論,停止現時無謂的互相攻伐。泛民雖分裂成公提派與非公提派,但雙方都是支持反篩選的理念,雖然互信不足,但畢竟有一定的合作空間。至於公提派的主張和理念,非公提派亦應主動示好和回應,而非不斷地製造敵人,將「盟友」從自己的一邊推向另一邊。
6.22公投雖然未有溫和方案「入閘」,但始終都是現時泛民主派最有實力和有行動配合的方案,故此民主派應以6.22為短期的工作目標,催谷投票人數,以壯大民主派爭取真普選的本錢。
假如一直維持這個內鬥的格局,最終只會令市民厭倦,輸的不是泛民主派,輸的只是香港的一班堅定的民主追求者。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