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歌手陳昇從未強求進入中國巿場,他立足本土,連續廿年在台灣辦跨年演唱會。他反對服貿,認為台灣人把台灣巿場做好,內需就夠了。「我把中國巿場封殺了,我最臭屁的地方,就是把台灣巿場做得很大,我不缺錢,你就拿我沒轍了,台灣內需就夠了。多賺十元不會比較富有,少賺十元也不會比較貧窮,而我認為我還可以再貧窮一點。」
無欲則剛,又或者說我有我欲望,我的欲望跟你的欲望並無交集。陳昇認為人生「不只有拼經濟和賺錢」,而應該「要拼活着,用現有的姿態去製造台灣人最愛過的生活」,這些,正好解答了《人民日報》那個「史所罕見、世所罕見」的疑問。中國人追求的是經濟,香港人、台灣人追求的是生活。「要拼活着」,比拼的,是活着的目的,活着的方式,活着的價值,活過之後留給世人的影響。這些,相信是中國人永遠弄不懂的問題。當中國人認為人生所有的意義都要用錢去衡量,別人不缺錢,或者,別人不希罕錢,不願意為了錢犧牲生活品質,中國人就沒轍了。
本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中國人怎麼活,是喜歡像老鼠還是像蟑螂那樣活,是中國人的事。問題是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活法強加給別人,干預別人的活法,難怪令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