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改革迫金的新構想 - 利世民

利字當頭:改革迫金的新構想 - 利世民

最近跟一位從事零售生意的朋友討論到經濟環境,他說見到營業額明顯差了,擔心香港正在步入衰退。外圍經濟環境轉弱,尤其是大陸需求放緩,這個論調快要成為廿一世紀的經濟狼來了故事;很多人聽得多了變得麻木,也有很多人選擇不去相信。
沒有人知道,所謂的差可以有多差,為時會有多久。2008至2009年的一次,所謂經濟不景,其實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翻天覆地的金融海嘯,不但沒有損害香港經濟大動脈,聯儲局不停打興奮劑,更加令到香港的樓市出現比亢奮更亢奮的現象;香港人擔心的,不是資產泡沫爆破,而是怕這一輩子都上不了車。
「啲人識得驚,就唔使驚。啲人唔識驚,先至得人驚。」這似乎是經濟周期的宿命。歷史的另一個教訓就是股市泡沫爆破傷害有限,真正會傷及五臟六腑的,是樓市泡沫爆破。這次經濟周期,大陸和香港當炒的都是磚頭,美國那一邊破頂又破頂的,卻是股市。
依我的觀察,股和樓的泡沫周期,梅花間竹般的出現。下一回各國要是有甚麼振興經濟的措施,大家應該知道怎樣部署入市。「部署?有錢就話有得部署!假如亞洲金融風暴歷史重演,莫講話下一輪投資,就算搵食都成問題啦!」畢竟朋友每天在市場經濟的最前線打滾,感受也最深。
像朋友這種小資老闆,尚且憂慮跌市過後無錢入市,難怪經濟周期永遠都是對那些有能力從銀行得到信貸的人最有利。
話別老友,我繼續思考小市民手上資本的問題。其實香港人不是沒有錢,很多人的身家,都被鎖死在那個叫做強迫金的戶口;升市時跑輸大市;跌市時蝕得比甚麼都厲害。
假如經濟真出現衰退,香港人是否要繼續讓基金佬坐享巨額管理費收入?又或者,我們應該讓失業的打工仔,每月從自己的迫金戶口提取積蓄,以解燃眉之急?當開飯都成問題時,沒有理由叫人去幻想幾十年後的退休生活,對不對?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