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患血癌的士司機到瑪嘉烈醫院求診疑遭延誤醫治死亡的案件,昨於死因庭續審。庭上披露,雖然有醫生一早建議替他注射抗生素,但直至他的多個器官衰竭,被搶救時醫生才入紙向藥房索取抗生素,惟最終他在失救前也沒獲注射任何抗生素。
記者:樊素心
死者宋海洲(51歲)於2011年7月被確診患上血癌,由瑪嘉烈醫院血科醫生何詩琪跟進。8月時發現其妹的骨髓適合移植,稍後安排進行手術。但死者10月底因體內導管發炎須留醫,在10月31日出院,翌日因發燒被救護車送到伊利沙伯醫院,再自行搭的士轉到瑪嘉烈,同日三時死亡。法醫指死者受血癌化療影響致細菌感染時抵抗力不足,終因敗血病死亡。
死者遺孀質疑,瑪嘉烈容許死者出院,忽略了感染風險。何承認,死者出院時中性白血球指數低至儀器未能測度的水平,但她曾衡量死者住所和醫院的衞生情況,當時血科病房病人需共用廁所,故「醫院不比屋企乾淨」。
何補充,醫院無指引要求如死者般處於血癌「鞏固期」的病人,在低白血球指數下要住院。死因裁判官張天雁多番追問院方現有否新增指引?何回應指沒有。
死者於11月1日10時許抵達伊院,伊院醫生為他撰寫了轉介信,信中建議向死者注射抗生素。死者其後轉往瑪嘉烈,等候約兩個多小時後始獲送往內科病房,當時他已經昏迷。他於下午二時被內科病房醫生搶救,但由於病房當時沒有針對血癌病人的抗生素,醫生當時才入紙向藥房索取。遺孀指,院方曾承認「趕唔切落」,令死者過身時也無被施用抗生素。何醫生則表示,部份醫院現有指引規定內科病房及急症室須配備針對血癌病人的抗生素。
官:連事實都唔知,點裁決?
遺孀也埋怨瑪嘉烈內科病房的護士無責任心,見死者情況緊急仍「施施然」。負責照顧死者的護士張綺薇否認,「我冇疏忽,完全係做足護士應該要做嘅嘢」。她指死者到達病房時已昏迷,但另一位內科病房醫生其後卻診斷死者的眼睛可如正常人般開合。張官形容兩者的分歧十分奇怪,反問:「我𠵱家連個事實都唔知,咁點裁決?」在他建議下,該醫生今將到庭解釋。
案件編號:CCDI4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