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信泰富(267)鯨吞母企中信集團全數資產再過一關。雖有「國家隊」入場支持,中信泰富配售規模仍要較原先預計少四成,最終只賣出29.3億股股份,共向市場伸手攞錢395億元。對於中信泰富「蛇吞象」舉動,小股東意見仍分歧,小股東最為擔心手上股份權益被大幅攤薄,集團「以小吃大」或會「消化不良」。
記者:吳永強 郭曉琳 周燕芬
中信泰富收購母公司最新的作價金額為2,269.9億元人民幣,較早前的公佈多6,579萬元人民幣。為支付向母公司購入資產的代價,中信泰富宣佈引入15名機構投資者,合共認購總值395億元的股份,每股作價13.48元,較昨收市價折讓約3%,配售規模較原先預定的630億元為少。
社保 國壽 友邦入股
今次投資者當中,過半數為中資背景公司,當中包括斥資168億元,認購最多股份的「國家隊」成員社保基金、國壽(2628)、農銀國際的和榮投資、建行(939)的鵬濤投資、中行(3988)的東高投資、工銀國際、外管局旗下的華安投資及北京市國資委旗下京投香港。其餘投資者則包括淡馬錫、友邦(1299)、卡塔爾主權基金、台灣中國信託人壽、富邦人壽、及兩間日資公司瑞穗銀行及東京海上日動。
中信泰富今次配售的股份,佔收購完成後中信泰富發行股本11.78%,連同6.23%的現有獨立股東的股權,公眾持股量仍約有18%,超過港交所(388)早前批出15%的最低要求。中信泰富雖縮減配售規模,對現有股東股份的攤薄效應料會減輕。不過有中信泰富的小股東昨於周年股東大會上表明,擔心股東權益會被大幅攤薄,而作為今次收購的獨立財務顧問亦表明,獨立股東的攤薄程度頗大且不可避免。除擔心股份被攤薄外,小股東亦憂慮擔心中信泰富「以小吃大」,未知運作上能否承受。
集團主席常振明表示,收購母公司交易至今已完成一半,認為收購符合股東利益。他又指年內業績或大幅增加撥備壓力,對今年盈利造成影響,惟若完成對母公司的收購,則可找緊中國經濟發展機遇。截至昨晚10點半,中信泰富ADR折合報13.41港元,低於配售價13.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