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利亞號沉沒五世紀哥倫布旗艦殘骸 疑在海地發現

聖瑪利亞號沉沒五世紀
哥倫布旗艦殘骸 疑在海地發現

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接連發現宋代古井,引起社會關注,但論歷史重要性,又怎能及得上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旗艦「聖瑪利亞號」(Santa Maria)?這艘改變人類歷史的船,沉沒海底超過五個世紀後,美國有專家相信已在海地北部海岸附近海床發現其殘骸,如獲證實將是世界最重要水底考古發現之一。

「所有地理、水底地貌和考古證據,都強烈顯示那殘骸,就是哥倫布的著名旗艦『聖瑪利亞號』。」在世界各地海底尋找著名沉船40年的克利福德(Barry Clifford)說:「對我來說,這是沉船中的珠穆朗瑪峯。這艘船改變了人類歷史。」

哥倫布一生共四次遠航美洲。

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92年展開探索前往中國和印度的新航線首航之旅,卻意外發現新大陸,三艘船在加勒比海多個海島落腳,旗艦「聖瑪利亞號」在海地北岸漂走,擱淺沉沒,哥倫布留大部份船員在附近建立據點後,乘剩下的兩艘船回航。2003年有考古學家考證到當年據點位置,克利福德根據哥倫布日記形容沉船與據點的相對位置,推斷出沉船可能位置。
當時克利福德的探險隊在水底初步搜索,就已發現一艘沉船的殘骸,拍了一批照片,但探險隊諮詢的考古學家,誤判船上大炮不屬於「聖瑪利亞號」,克利福德惟有在該帶海域繼續搜索,多年來用海洋磁力儀、聲納和潛水員,調查了海地北岸海床400多個異常物,全部排除與「聖瑪利亞號」有關。
克利福德說直到兩年前,他親自研究哥倫布年代的大炮式樣,一晚半夜醒來,驚覺「眾裏尋他千百度」,原來自己可能早已發現殘骸。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船隊的旗艦船「聖瑪利亞號」,1492年聖誕節在海地北岸沉沒。

克利福德的兒子下水考察相信是「聖瑪利亞號」的殘骸。

船上大炮被偷走

他本月較早前再作詳細水底考察,可惜相隔11年,殘骸上大炮和其他清晰可辨物件,都已被人偷走,但仍拍攝新一批照片和測量,並用精密的金屬探測和聲納裝置研究殘骸。
他表示殘骸擱在水深3至5米的珊瑚礁上,除了發現地點與哥倫布日記相符,船的大小和水底地貌亦與史料記載脗合,那裏的海流也跟記載中「聖瑪利亞號」漂走方向相符,而且在殘骸一帶發現的壓艙石,也跟西班牙造船地的石頭脗合。
參加最近一次考察的美國海洋考古學家貝克(Charles Beeker),亦指兩次考察的證據很有說服力,但需要打撈作進一步確認。
克利福德表示海地政府一直很支持他的考察,已將最新發現通知政府,希望當局保護和保存這重要文物,並協助打撈殘骸。他指沉船殘骸大部份仍完整,有可能撈起保存,在海地的博物館永久展出,屆時將有助海地旅遊業發展。
英國《獨立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