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理大上周二發表有關OK鏡的研究報告,指OK鏡有效減低兒童近視加深速度達六成多,當時已有眼科醫生對OK鏡成效存疑,並指有機會令眼角膜缺氧及發炎。
相隔一周後,中大昨日隨即發表OK鏡可致角膜炎的研究,並指患者若未及時發現控制病情,可令角膜穿孔甚至致盲。
理大上周公佈的研究提到,去年訪問38名逾500度近視的8至11歲兒童,當中12人佩戴OK鏡,另外16名只佩戴普通近視眼鏡,兩年後佩戴OK鏡兒童近視度數平均只增加13度,而只戴近視眼鏡的則平均增加100度,戴OK鏡的兒童眼軸增長速度也較一般近視兒童減慢63%,反映OK鏡可延緩近視加深速度。
施壓調整角膜形狀 易受損
中大研究指出,OK鏡是用近似箍牙的原理,以隱形鏡片在角膜上施壓,藉此調整角膜形狀,有機會令角膜、特別是中間的部位受損,加上患者要在睡眠時佩戴,會減少眨眼次數,令清潔眼睛的淚水分泌減少,累積不潔物或細菌,所以容易誘發角膜炎,嚴重會致盲。
中大醫學院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指,OK鏡並非醫療用品,一般公營機構及私家醫生均不會提供予患者,現時的OK鏡均由視光師提供。
對於理大的研究,他指研究具鼓舞性,但認為需有更大數據及研究支持OK鏡的成效及使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