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港護戰伊波拉 見盡歧視

三港護戰伊波拉 見盡歧視

【本報訊】非洲西部爆發奪命伊波拉病毒,香港紅十字會上月底派出三名義務護士,遠赴利比里亞(The Republic of Liberia)支援緊急行動。以首都蒙羅維亞為基地,專注在鄰近兩個高危地區服務的郭玉麗(Carman)表示,當地人對伊波拉一知半解,只知染病「好快會死」,卻誤以為眼紅也是病徵。對於曾接觸疑似感染者的人士,即使完成隔離證實健康,卻遭受嚴重歧視和排擠,小孩被拒上學,大人去街市買菜也吃閉門羹。

知識不足 誤當眼紅病徵

身在利比里亞的Carman,昨午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本港三名護士正分散在各縣工作,她主要負責高危地區馬及比縣和蒙特塞拉多縣;當地疫情亦暫時受控,如馬及比縣曾有兩宗確診個案及兩宗疑似個案,自上月底至今未有新個案出現,但當地醫護專家未敢鬆懈,繼續進行防疫工作。
她與義工亦每人穿梭各地,追蹤懷疑受感染個案,為受影響人士提供心理支援服務,及舉行社區宣傳活動。
她指,當地資訊不流通,當地人對伊波拉亦一知半解,出現不少歧視情況。例如,她探訪馬及比縣一個曾接觸疑似感染者的60歲婦人,即使已完成21天隔離監察期,回到原本居住的社區卻被排擠,無法去市場買食物,因為其他人害怕染病而拒絕服務,其子女亦被學校勸喻不用上學。她指,她與婦人傾談期間,甚至有男子突然走近向她們大罵15分鐘,非常無助。
Carman將在當地逗留至本月底,她希望能集中幫助受歧視的相關人士,讓他們能重新回到社區生活。
此外,當地人對伊波拉病毒知識不足,如從當地義工與居民的訪談中,發現他們以為眼紅也是病徵之一,甚至有人害怕被隔離,即使有病也不看醫生,有需要繼續加強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