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面對獨裁、專制、甚至暴政的統治,而保持必要的沉默,容忍、包容、縱容政權的結果,就是好人集體受罰。這個道理不是近代才出現,二千多年前的柏拉圖已經警告過所有好人,默許不如自身的人統治,必定會受到懲罰。
面對中國遊客隨地便溺,商經局局長蘇錦樑指「包容係最好嘅處理方法」,其後又指「對人的包容不等於對事件的縱容」,用語言偽術將反對隨地便溺的香港人扭曲成「反中反政府」。但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一個這樣的人可以成為商經局局長?
審計署踢爆盛事基金賬目混亂,立法會帳目委員會就事件召開聆訊,政府承認事前已知龍獅節籌委涉利益衝突。會上資料更顯示,ICAC於2010年「建議嚴肅考慮」將基金尚未使用的撥款歸還,不要繼續盛事基金的運作;但政府在2012年向立法會申請1.5億撥款時,並無對財委會交代有關建議。
龍獅節主辦方申請贊助,報稱可以提供3,000個有薪職位,其後被發現只有1,850個職位,當中至少有400名表演者是幼稚園和小學學生,職位大幅「縮水」。身兼龍獅節籌委會召集人的立法會議員陳鑑林稱有收車馬費的已算受薪,後來被傳媒揭發參與活動的學生沒有收車馬費,又即時改口轉移視線,稱創造就業機會不是舉辦活動的主要考慮因素。
根據政府於2012年4月27日呈交上財委會的文件,盛事基金撥款的「基本原則及評審準則」中,以100分為滿分,經濟效益佔的比重最高,有30分。「經濟效益」當中一項就是「盛事能直接創造的職位數目、性質及時間長短」,表明創造職位是撥款會否獲批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按照陳鑑林的說法,舉辦龍獅節的主要考慮因素不包含創造職位,何解盛事基金又會批准龍獅節的撥款?
為甚麼政府可以將ICAC對基金的建議當成耳邊風,知道龍獅節籌委涉嫌利益衝突依然批准撥款?立法會在政府申請撥款時有否做好把關工作,盛事基金評審龍獅節撥款時有否做好把關工作?
還有高鐵延誤事件,政府2010年已經知道工程延誤,去年已知可能趕不上2015年通車。很多保皇黨議員,在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或者會見傳媒時都企圖幫政府卸責,將特區政府和運房局相關高官監察不力的責任,都推到港鐵高層上,不停重複要韋達誠辭職,放生張炳良。現在港鐵終於宣佈韋達誠不會續約,高鐵延誤是不是解決了?身為運房局局長的張炳良竟然不用負任何責任,問責要問誰的責?
我們是不是應該問一問,到底是香港人病了,還是香港病了?梁振英就任特首的一段時間,很多問題接連發生。當這些問題、炸彈被發掘出來時,表面風光的香港,原來已經病入膏肓。可能會有人把爛透的政府和腐敗的立法會保皇黨的存在歸咎於體制的缺失。但這不合理體制,如果沒有香港人的默許,可以存在17年之久嗎?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