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促施政加入家庭考量

社聯促施政加入家庭考量

【本報訊】長者申請綜援要簽「衰仔紙」;殘疾人士難以獨立生活要入住院舍等,現時不少政策都忽視整體家庭考量。社聯委託中文大學研究家庭影響評估框架,建議仿效英國和澳洲等地擬備檢查清單,促政府制訂政策前先評估對家庭的影響,改善不足之處。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認為可減少民間爭拗。
負責研究的中大社會工作系專業顧問劉玉琼分析了英國、澳洲、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等,如何把家庭觀念介入政策,大致分為家庭本位和家庭支援範疇。在評估家庭影響方面,英國以制訂政策綱領模式,其餘國家採用擬備檢查清單,如美國的清單內容會檢視政策能否兼顧各家庭成員利益;澳洲則評估有關政策對家庭可動用收入的影響等。

最低工資成效輕微

研究也透過家庭影響評估,檢視最低工資政策成效。問卷調查506名基層市民,並向83人包括僱主、僱員和政策制訂者等進行焦點小組訪問。結果顯示,最低工資正面效果輕微,如改善家庭收入,但未能增加僱員的家庭時間,工資也被通脹抵銷。
政府去年4月1日起規定各政策局和部門在提交政策文件時,必須納入家庭影響評估。但劉玉琼檢視20多份政策文件,只有兩份有作評估;且部門間評估準則可能不一。她建議香港可融合英國和澳洲做法,制訂「三個範疇及七個因素」的評估框架,辨識受政策影響的家庭,再以檢查清單作評估,如檢視政策會否影響家庭財政等因素。
家庭高峯會明召開,社聯將政府提交研究結果和建議。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建議當局成立專責隊伍,並參考環境諮詢委員會的運作模式,提交政策前先作家庭影響評估,有助政策出台較易獲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