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偏激又極端的志願 - 林夕

我們偏激又極端的志願 - 林夕

小時候作文題目沒那麼複雜,非常個人主義,十分自我中心,盡是我的母親我的父親我的什麼什麼,最著名的叫「我的志願」。
既然鼓勵小朋友大寫特寫放膽寫自己的志願,當老師的,即使飽嚐求不得之苦,一生都在屢戰屢敗中渡過,又以屢戰屢敗為存活之道,也不可能事先來個溫和提示:學生們,寫下你的志願前,應該要考慮集體的意志,要評估面對社會現實與個人際遇之後,這志願實現的機率。
盤點當年志願,有許多想當醫生律師太空人,自然也有當社工老師的,志願嘛,當然以自己理想為先。倘若評卷老師自己也曾想當律師,但時勢不順,最後當了老師,他也不應該對着想行醫的說:念醫科要熬很久,你家指望你盡快出來拼經濟,你阿媽阿爸阿爺你祖宗十八代說好了不能答應,理想也不能這樣偏激。更不應該對有志於教中文的說:孩子,中文老師難當,按目前政策,若一旦實施普教中,你一粵語人如何跟普通話人競爭喔,有些學校也已經率先只招聘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中文教師了,孩子,你乖,志願不能太極端,要聽話噢。
若真有這樣的作文老師,我會說:
你老師!你明明要我們寫下我的志願,並沒有像選校時報上第二三四志願,初衷只是想看看我們最想做的事,作為參考。我們沒必要歪曲心裏真正的理想,去配合連你們都無法預知的際遇。老師你務實或自認為務實了這些年,還不是當不成第一志願,還是個老師?出了名殘酷的現實,何曾為你委曲了你的夢想而感激過開恩過?將來普教中一實施,怕你連老師都當不成了。我們又不是要當太空人,怎麼因一紙政策出來,想教教中文,就變成偏激極端了?
你老師!若用你過去的經驗套在我們身上,最實際的志願,就是由大人建議我們當什麼就當什麼吧。扼殺志願與夢想於學生階段,社會千年如一日,這大任就交給大人搶着去代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