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一半12歲以下兒童患近視,人數高達40萬。不少家長為減輕子女近視情況,讓他們佩戴俗稱OK鏡的角膜塑形隱形眼鏡。惟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發現,過去10年因角膜炎入院的兒童,佔四成因佩戴OK鏡感染,並根據香港眼科醫院近10年數據指患者經治療後,角膜仍留下永久疤痕,平均只能恢復七成視力。
記者:伍雅謙
OK鏡是利用高透氧度的硬性隱形鏡片,改變眼角膜弧度,從而減輕近視及阻止度數加深。患者在晚上睡覺時佩戴,日間近視度數會減少,可不用佩戴眼鏡,惟功效短暫,若停止佩戴,度數會回復原來水平。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楊樂旼指,該系研究過去10年,18歲或以下在威院被確診患上感染性角膜炎的個案,佔八成因佩戴隱形眼鏡所致,當中近四成即七宗個案與OK鏡有關,並指不少患者可能因病情較輕未有入院,或只向私院及私家診所求診,相信感染數字只屬冰山一角。
曾有病人需移植角膜
研究小組又分析香港眼科醫院的10年數據,分析23名因佩戴OK鏡而患上角膜炎的個案,發現患者平均年齡僅15歲,平均佩戴OK鏡兩至三年,感染角膜炎後需入院接受密集式抗生素治療半個月,經治療後全部患者的角膜也會留下永久疤痕,視力只能由四成恢復至七成,曾有研究報告指有病人需移植角膜。
現年20餘歲的陳小姐(化名),12歲時約有300度近視,在視光師建議下佩戴OK鏡,一年後左眼突感疼痛,配鏡中心指只屬正常不適,她遂繼續使用。惟翌日她仍感痛楚求診,獲處方止痛藥後痛楚稍減。但一、兩日後眼部痛至無法睜開及流膿,經眼科專科醫生確診患上角膜炎,角膜已嚴重潰傷,要即時入院,每半小時滴一次強化抗生素眼藥水、每日注射兩次抗生素藥物控制病情,入院治療達一個月,現時左眼的視力永久受損,日常只靠右眼視物。
阿托品藥水延緩近視
中大提醒兒童佩戴OK鏡感染角膜炎風險,較沒有佩戴者高出五倍,而小朋友未必能表達眼部不適,較難診斷及治療。由於角膜炎致盲率高,佩戴者若出現疼痛、畏光及流淚等情況,應即時求診。
若要延緩近視加深速度,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任卓昇稱,目前最有效方法是使用阿托品眼藥水(Atropine),透過鬆散睫狀肌,抑制眼球調節活動,從而減輕近視加深速度。
阿托品眼藥水也有副作用,不少患者出現畏光及看近距離景象模糊的情況,中大正研究以低劑量藥水減低副作用,劑量減半也可減輕近視加深六至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