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2012年重新展開索罟灣前石礦場規劃,拋出三個不同主題的方案作諮詢。當年大部份市民支持的「旅遊及房屋」方案,只有2,800人口,惟署方採納公眾對旅遊及房屋意向後,卻整合出一個全新、安插5,000人口的高密度方案,建議層數更較任何一個方案高。
第一輪諮詢中以房屋為主的方案1a及1b,1a方案估計人口5,000、地積比率最高1.8倍、層數為4至10;而即使人口最高的1b方案,估計人口7,000,地積比率最高亦只有2倍,層數為4至12層。但政府過去亦多次承認,最多人支持的是以旅遊及房屋為主的方案2。
方案2預計建1,000個單位、估算人口2,000人、地積比率最高1.5倍,住宅最高只有8層。惟政府最終只抽取「旅遊及房屋」這一點推出全新方案,預算建1,900戶、共5,000人口,地積比率最高2.7、4至13層,高於當初所有方案。
憂成豪宅炒賣溫床
事實上,規劃署2000年曾外判進行「港島南及南丫島規劃發展研究」,報告建議將前石礦場發展為純康樂及旅遊用途,但卻從未公開報告。而南丫島南一直是政府海岸公園選址之一。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環境事務主任陳錦偉批評10多層的高樓與南丫島格格不入,中心至今已收集到逾5,000個反對簽名,「當啲遊客經過,望到咁靚嘅地方,佢哋會覺得點解我嚟南丫島,會睇商場、睇豪宅呢?」
南丫島為本港獨有瀕危物種盧文氏樹蛙棲息地,深灣更是瀕危物種綠海龜繁殖地。他擔心日後的水污染及光害等,或令這些動物絕迹。他建議政府將前石礦場規劃為生態旅遊公園,配合石礦場歷史,帶動人流及經濟,政府可相應增加社區設施。
本身為南丫島居民的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黃俊邦亦指不是一刀切不容發展,「可能起啲小規模,唔好破壞鄉村環境,等啲人慢慢搬入嚟」。他補充,規劃中建議的私樓以大單位即700呎至1,000呎為主,但據差餉物業估價署2012年統計,該類單位空置率達6.1%,加上今年將有3,500個大單位落成,擔心只會成為另一個豪宅炒賣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