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昨就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召開特別會議。地球之友等團體一致炮轟政府向內地南方電網購電方案,指南電在內地經常停電,穩定性成疑;擔心因此被迫買貴電,激化中港矛盾。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圖)則死撐南電的停電情況已是「過去式」,未來會改善;又直指「環保不是免費午餐」,社會應一起承擔上升的成本。
能源諮詢委員會早前推出向內地南方電網聯網購電,以及調高天然氣供電比例至六成等兩個建議方案。昨出席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的29個團體及政黨,大部份反對向內地購電的方案。
指南電停電是「過去式」
不少團體質疑南電的供電穩定性,指早前有傳媒報道披露,使用南電的用戶,在2012年上半年平均停電1.5小時,反觀香港每年每戶的平均停電時間最多只有一至兩分鐘,可靠率達99.99%。
107動力何民傑則以東江水為例,指本港向內地買水的價格全球最貴,擔憂如向內地買電,「開盞燈都靠大陸,會唔會俾人㩒住搶呢?」多個環團則指,南方電網現時大部份的發電燃料為高排放的「火電」(石化燃料),低排放的水力發電及風力發電等「綠電」只佔三成,政府如不能保證輸港的全是綠電,等同將污染轉移內地,不符合環保公義。黃則為內地購電方案護航,指南電的缺電問題已是「過去式」,現諮詢是未來10年的「未來式」,供電穩定性會逐步改善。他又指難以要求南電只向香港提供綠電。
另委員會昨同樣有討論發電燃料組合,會上委員多次提出質疑,惟出席的政府代表均未能解答。委員之一的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指,政府代表指南電在澳門、廣洲及深圳的可靠度達99%,但當追問有關數據計算方法時,「佢完全答唔到」。
黃錦星力撐買電言論
電費成本
團體:擔心香港沒議價能力,被迫向內地買貴電,令電費增加
黃:環保不是免費午餐,兩方案的發電成本都會增加,源於現時燃煤發電機組退役,社會要承擔有關成本
可再生能源
團體:諮詢方案未有詳細提及發展可再生能源
黃:受限於香港的高密度環境,難將可再生能源比例調高至雙位數
資料來源: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