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痛 - 蔡東豪

承受痛 - 蔡東豪

有一次跟長跑精英何海濤傾偈,乘機向他請教一些關於受傷的問題,他的答案嚇我一跳 ——他說他從不受傷。何海濤解釋是,他14歲開始接受正統訓練,大大減低受傷機會。我四十幾歲才開始長跑,可以出現的創傷,彷彿都在我身體上出現過(不少仍在出現),我的身體是研究跑步創傷的理想實驗品。
有人說,跑步習慣是正確的話,跑步者不會受傷。就當我是冥頑不靈,壞習慣總是改不到。我的跑步生涯像是一本關於痛的字典,A到Z,各式各樣的痛,我也曾光顧。自我有跑步記憶,我好像未試過完全沒痛。
人是拼命追尋快樂的動物,為了快樂,我們赴湯蹈火。然而,也有人認為快樂是過眼雲煙,能夠在我們經歷中留下印記的,是痛。承受痛,這感受歷久常新,因為我們為痛曾經付出過和改變,結果是如何,可能不是最重要,因為我們不會忘記痛的旅程。承受痛,是我和跑步最微妙的關係。
有些人懂得抽離,以第三者身分看自己的痛,可能我道行尚淺,未擁有這功力,我承受的痛,始終只是屬於我——也只有我。有人懂得從承受痛中找到有用的東西,但大部分時間我找不到,痛的時候,我只感到痛,我只想儘快遠離痛。奇怪的是,這些痛的根源清清楚楚源自跑步,我卻沒有停止跑步。可能我低估了自己,不知不覺,我從跑步的痛中,領略到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是甚麼?
或者,我學到耐性。跑友談痛,我試過得到這答案:「這種痛纏擾了我一年」。跑友面部表情不是無奈,而是驕傲。老友,一年!我唯有假裝沒事,一年好快就過,跑步者的強項是耐性。
或者,我學到不要過分固執。跑姿錯,跑鞋買錯,pacing定錯,萬般不想改,通通都一定要改,因為不改的代價是痛。中年才開始跑步的壞處是,對自己有太多藉口。我當然知道這樣做是錯,但我想到跑步出發點不是跑出驕人成績,不過分勉強自己,壞習慣繼續下去。
或者,我學到一些以前未接觸過的醫學常識,至於這些常識在跑步領域以外,是否真的有用,我不清楚。常識多一點,不會是壞事。
不過,承受痛,我肯定學到的一件事,是我須面對形形種種的限制。太多事我沒法控制,無論我的跑姿多合規格,這種痛也未必會消失。點解?不知道。我怎提醒自己須堅強,怎把握自己命運,怎嘗試以意志對抗痛,我仍是痛。
我學到是,痛是不能靠「堅強」來解決。我的身體有限制,但我不是無助,因為在承受痛的過程中,我是積極參與者,因為我仍在跑。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