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在浙江嘉興跟當地朋友講旅遊,講到南極,有人問:這麼多人去南極旅行,對當地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
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連聯合國都管不到。但世界上有一個叫作「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的組織,成員國之間協商了許多對南極的保護條例,凡是要去南極的人,都會受這些條例限制。比如說超過五百人的大船不能停泊登陸,這就限制了許多大郵輪只可以在南極外圍遊船河,止於遠觀。即使是人數少的小船,比如我們上次去,八千多噸一艘船,全船乘客只有兩百人,也規定每次登陸的人數不可超過一百。於是兩百人下了船,一百人登陸,一百人坐衝鋒艇在海上巡遊看浮冰看鯨魚,之後兩批人再交換行程。
負責執行這些規矩的是船上的職員,在船上有一隊「探險隊」,每次遊客登陸之前,他們會先走一步,去陸地上插小紅旗,小紅旗引出行走路綫,遊客只能沿紅旗指示而走,不能自由亂行。南極陸地上到處都是企鵝,按規定遊客要和企鵝起碼保持五米距離,如果走得過近,探險隊員就會揚聲警告。
在那船上也不斷舉辦講座,灌輸南極知識,間接在做教育工作,每次登陸之前之後,必有一系列的衣物消毒工夫要做,隆重其事,也等於是個提醒。凡此種種,經過一兩天之後已成習慣,我們一船遊客中有八成來自中國大陸,各地都有,都非常守規矩,比到任何地方都守規矩。可見教育是必須的,最要緊是身邊一種氣氛,守規矩的氣氛形成了,置身其中,便有道德壓力,從而就成了習慣,成習慣就好了,畢竟如今的所謂南極遊,不過是在南極邊緣處擦身而過,離南極大地還很遠很遠,如此旅遊,滿足一下虛榮心而已,虛榮心也包括了「我到過南極,大家不要破壞南極的環境」。如此煞有介事就行了。
我跟嘉興朋友說:大陸同胞到了南極,行徑比到了香港規矩多了。說完看他們反應,他們竟都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