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成見 - 鍾尚志

海闊天空︰成見 - 鍾尚志

上星期莫樹錦醫生在他的專欄提到,有位患上淋巴癌的病人因為主觀的成見,不願意接受勝算極高的化療。其實,先入為主的思維,有時也會成為醫生診症時的障礙。
戰國時代的寓言書《列子》,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個人不見了斧頭,懷疑是鄰人的兒子偷了。他看着鄰人的兒子,行動硂神色硂言語,無一不透着賊氣。但當他在山溝裏尋回斧頭之後,再遇到鄰人的兒子,卻左看右看都不像偷東西的人。
60年代兩位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表了一項極有趣的研究。他們把日常物品(如小狗、雀鳥、磚塊、消防龍頭等),以對焦極模糊的幻燈片打出來,讓參加實驗的人辨認,然後逐漸把照片弄得清晰。他們發現,若參加實驗的人對模糊不清的照片達成了不正確的看法,當焦點調校好、影像已比較清晰的時候,他們仍會堅持錯誤的成見,不能準確地把物體辨認出來。
醫生臨床望聞問切,往往不得不在還未完全掌握全面的資料時作出決定。若要等到全盤訊息齊全,診斷百分百明確才採取行動,說不定已錯過了搶救病人的最好時機。雖然有實驗室檢驗、X光、掃描等幫助,但主要還是要靠醫生的經驗和判斷,有一定的主觀性。但若主觀意願太濃,或會像失了斧頭的人,把線索扭曲了來支持自己的看法,和自己意向相悖的,一概聽不入耳。又或和看對焦模糊的照片的人一樣,被心中先入為主的成見蒙蔽,當病情發展到旁觀者已能輕易看得通的時候,仍然執迷不悟。
要懷着一顆謙虛的心,才能避得過這些陷阱。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