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加上忙碌是行醫大忌,可惜醫生很多時都必須周旋於疲倦和忙碌中。
又是一個忙碌星期二下午,早上五時剛從美國回港,到了下午五時疲倦是必然事實,可惜眼前還有五六個病人,不斷告訴自己加油同時沉重眼皮早已遮蓋本已細小的眼睛,當睡魔逼近之際,護士突然大聲敲門道:「醫生,下位病人很不合作,死也不願給我們PPI號碼,怎麼辦?」
PPI是Public-Private Interface ——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全名為PPI-ePR)即公私營醫院電子病歷互通系統,大部份公立醫院病人病歷均可靠此系統下載,當公立醫院病人到私家醫院求診時只需交出個人的PPI號碼,護士們可先下載有關病歷,病人見醫生時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他有說原因嗎?」醫生盡量睜開小眼睛問道。
「有,他說不想他的醫生知道曾來見你。」護士說,聽後即時矮了一截,自尊心大受傷害,心想:「見我又不是召妓,不是甚麼不能見光事情嗎。」
心神定下來便說:「不打緊,進來吧!」
病人是中年男士,很有教養模樣,沒有病歷只好由頭開始,可是花了二十分鐘也不能從病人口中得知最重要的掃描報告,最終便只好說:「沒有電子病歷便不能給你最好意見,可否同意給我們PPI號碼嗎?」
病人顯得遲疑問道:「取閱資料後是否代表公立醫院醫生馬上知道我來見你?」
「知道又何妨?」醫生摸不着問道。
「我怕他小器,以為我不相信他。」
目瞪口呆地問:「你真的相信醫生會這麼小器?」
他也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很難講,他待我不錯也醫了我近兩年,我只是怕他不高興。」
「醫生才不會這麼小器。」我安慰道,忍不着再補充一句:「要是真的這麼小器,值得當你醫生嗎?」
Second Opinion(第二意見)是醫療過程中正常行為,醫療決定並非時常都是黑與白的決定,不少情況實處於灰色地帶,醫生甲跟醫生乙的意見可以是天轅地轍也可以不謀而合,故此尋求第二意見並不代表不信任某醫生,而是尋求雙方意見有助作出最佳決定,若然有醫生覺得他(或她)的意見是唯一可信賴的意見,而不允許病人尋求第二意見,可能性有二,他(或她)擁有別人沒有的超能力,或他(或她)擁有別人所沒有的超自大心理。
自信的醫生不會小器,大家可放心。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