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歲的明伯伯最愛玩的是「快樂猴子」:一棵椰樹插了好多好多支膠籤,裏面有一堆小猴子,大家輪流擲骰子拔膠籤,猴子就會跌下來。「拔這支啦!」旁邊的婆婆提水,「嘩,跌了好多隻猴子!發達啦!」另一個婆婆拍掌,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明伯伯八十多歲的太太在另一桌,聚精滙神看着手上的數字牌,四個人要抽牌放牌,再砌成連續的數字,似乎比打麻雀更複雜,其中一位婆婆還真的把家裏的麻雀枱捐出來。「呢副係『鬼佬麻雀』。」其中一位婆婆簡單地介紹一句,其他人眼睛都看着牌,專心地玩這套來自以色列的玩具「魔力橋」。
黃伯逢星期三、五都會來,他前年中風,接着又患上柏金遜和腦退化,好在太太細心照顧,天天陪他去醫院做物理治療,顫巍巍地開始能走路。「他啊,早上9點便嚷着要來,明明是9點半才開門!」太太在旁邊說。黃伯最愛和明伯伯一起玩「快樂猴子」,大伙兒一起好熱鬧。玩完還會借其他玩具回家,有一款類似「七巧板」但只有四塊,卻可以砌出一百種形狀,黃伯已經砌出五十二種!「我舉起大拇指,印傭又舉起大拇指,唔夠?再舉多一隻,給你三隻大拇指!」太太開玩笑,黃伯也咧嘴笑了。「以前沒有玩遊戲,他都是靜靜地坐着,我問他為甚麼不說話,他說自己的腦袋是空的。」太太說一起遊戲,氣氛好了,也多了話題:「他心情好很多,我也可以一齊玩,也能夠放鬆。」
路德會開創全港首間長者玩具圖書館「腦玩童俱樂部」,希望長者透過健腦遊戲,預防腦退化。負責社工周潔芯在路德會新翠長者中心工作十多年,明白長者有很多需要。「以前腦退化叫『老人癡呆症』,會被當作黐線。」她說印象最深是有兩位婆婆住在同一個單位,其中一位患上腦退化,大罵另一位偷了她的雞,這事一傳開,其他公公婆婆都暗地裏話她「黐線」。社工帶這婆婆去醫院,第一次見醫生竟然也要等超過一年!有些社區亦開始有腦退化支援服務,可是要給錢,不是所有長者都願意或者能夠支付。
周潔芯的丈夫也是社工,在鼓勵遊戲的智樂兒童遊樂協會(Playright)工作,她一直知道遊戲的功能,於是在中心引進益智玩具,讓長者馬上可以免費透過玩具做健腦訓練。「最初是部門自己節省下來,一有餘錢便買玩具。」她說直到去年得到公益金贊助,才可以連同路德會其他四間中心開創這長者玩具圖書館。長者每星期來玩兩天,也能把玩具借回家。
目前有大約一百多款玩具,總數超過六百件,大部份都從外國買的。原來歐美國家已經有兩、三成玩具適合所有年齡,像「魔力橋」寫明給七歲到九十九歲,可是亞洲地區除了日本,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的玩具都主要設計給孩子。周潔芯和同事買了玩具,還要再加工,例如七巧板的圖案要放大,方便長者看見;有些玩具要選擇ABC,也會變為梳子、鉸剪等圖案,長者不懂英文也能玩。像「快樂猴子」,本來玩法是要最多猴子掛在膠籤上,但長者更喜歡收集跌下來的猴子,於是改變玩法。
中心還有不少相對年輕的退休人士當義工,和長者一起玩,讓氣氛更投入。不同身體情況的長者,可以玩不同的玩具,連小孩子也可以來參與;而腦退化較嚴重的長者,中心會由社工另外開組,透過健腦玩具做訓練。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