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1月開始減買債,轉眼就快半年,每月買債規模已由850億美元縮到450億美元,以這個步速計,最快10月就到位,結束首階段退市。然而,從影響市場資金的角度衝量,次階段退市(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才是戲肉。換言之,tapering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到時先會見真章。記得去年底,一眾專家都睇好今年美元表現,相信呢隻病壞經過儲局大夫五年多的悉心「水療」(QE)後,身體逐漸康復,只要儲局大夫開返啲「去水藥」幫佢瘦身,身形將較仍在「水療」的歐元或日圓等病友纖瘦,在外滙競技場從後趕上。
係呢個想當然的假設下,大細兩摩、瑞銀的外滙專家,去年都力sell美元今年將高奏凱歌,結果燈晒。反映美元一籃子滙價的美元指數,本周曾跌到79邊,創半年新低。其中,拙欄年初推介的英鎊和紐元就最出位,分別創近五年及三年新高;歐元則攀上逾兩年半高位。針對美元弱勢,CNBC日前出了題為《The declining dollar:Why everyone got it wrong》的專欄文章,去剖析眾人皆錯的原因。美元弱勢原因有二,其中一個是孳息因素:專家想當然地認為,儲局減少買債將帶動債息回升,無奈儲局重視的美國長期失業問題不斷惡化,為押後加息增添理據,令美債孳息近日跌至2.57厘,創今年低位,從息差角度不利美元。此外,歐豬國經濟漸現起色,資產價格相對低水,遂吸引外資追捧,資金流向亦不利美元。美元要翻生,息口因素當然最重要,但衝量儲局官方立場,啟動加息周期應該是一年後的事。退而求其次,若然儲局啟動次階段退市,即是將現時規模多逾3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縮細,帶來的抽水作用,將遠比現時的縮減買債強大。
德拉吉響警號 歐元暫受控
事實上,耶倫本周出席聽證會時,首度放風談及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意向,相信只要美國經濟不出亂子,距離taper 2.0的日子應該不遠。耶倫指出,近期數據顯示,消費市道和企業生產正在回升,今季經濟重踏穩步復蘇之路。然而,樓市活動仍令人失望,勞動市場表現也差強人意,4月份就有逾80萬人退出勞動市場,令勞動市場參與率跌至35年低位,顯示就業市場仍疲弱,故須維持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現時的低息環境仍要保持多一段時日,與過往的立場相符。
滙市方面,歐元昨日曾衝上1.3992美元,創逾兩年半新高,其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6月出招打壓,歐元應聲倒跌至1.39美元水平,令短期突破1.4美元的機會打折扣。
奇兵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