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多月來整個亞洲都被嚴重的交通事故影響大家的心情,馬航370失蹤、南韓「歲月號」因轉急彎令沒有綁好的貨物及車輛向一邊傾斜而導致反船事故,並因應變及拯救能力低而導致大量穿了救生衣的年輕學子把他們本來前途無限的幼嫩生命畫上了句號,太可惜了!
在香港,我們亦有鐵路交通事故,包括在營運的東鐵頻頻發生故障及在建中的高鐵及沙中線超時超支引起的全民關注,幸好沒有傷亡,但已有問責者人頭落地!
Pfizer vs AstraZeneca
本周轉轉話題──在歐美醞釀中的大刁。其一是以發明「威而剛」而成名的美國藥廠一哥Pfizer希望善意收購英國的藥廠一哥AstraZeneca,不過馬上被AstraZeneca董事會否決,說沒興趣。看來Pfizer要增加收購價或改變戰略把友善收購變成惡性收購,在執筆時Pfizer已把收購價提升至每股50英鎊以上,看來這個刁還要糾纏數個回合才能入直路。
表面看來這項藥業收購有協同效應,在全球人口老化,要醫藥照顧及更多人付得起錢去買好藥的前提下,藥業市場定會繼續增長。但市場不能被壟斷,有分析說,中國單一外國首兩名入口商正是這個刁的兩位主角,市場佔有率在收購後會超越30%。
從風險角度說,現況的國家風險比合併後低,因兩個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內,萬一中美外交進一步交惡時,美方不准出口或中方不准入口而嚴重影響藥物供求的平衡,得利的漁翁可能是英國的AstraZeneca及香港的藥房。然而作為強國,中國這隻已醒的獅子為了確保13億國民的醫療服務,要求持有合併後公司20%股權亦未嘗不可!當然,這只是含高度假設性的個人看法。大家繼續看戲吧!
GE vs Alstom vs Siemens
第二個大刁是美國GE集團收購法國Alstom集團,這兩家工程巨人及代表其國家科技領導地位的擔旗者。GE有飛機引擎及高科技醫療設備,Alstom有傳統發電及核電設施及高速火車等領先大件頭行業,但因歐盟連年經濟不景,導致業務不穩而成為弱者。
GE收購Alstom的動機公佈後,馬上觸發不同神經線,像野生動物園裏的猛獸在休眠中馬上扎醒,看來在收購價未能明顯及有意義地被考慮時,以下的因素需先考慮:
(1)第三方介入
兩大工業國的領先工業有收購行動,作為超級工業大國的德國又怎能袖手旁觀呢,因此德國的工業一哥西門子集團 (Siemens) 亦宣佈加入戰團,但需要起碼一個月時間去做其調查研究工作。
(2)民族性
GE公佈後法國商務部部長馬上宣佈法國政府會從其國家利益密切監視這個刁的進展。法國的民族性強而獨特,且長時間是歐洲的一哥,其領先工業怎會換上他國國旗呢?美國沒有文化,不長情,德國管治方式強硬,不懂享受,因此為了保護法國色彩,法國政府可能把Alstom國有化,Alstom這一個懂賣弄風情的法國美女真是唔憂嫁了!
(3)壟斷法的關卡
從美、法、德及歐盟壟斷法監管者的角度,三方的發電設備業、Alstom及西門子的火車製造業合併後的市場佔有率,因為可能超越壟斷警界線而需經長時間審議,最終可能令整個收購告吹或把Alstom的業務斬件,有的賣、有的不賣、有的合併或有的不合併來完成刁,構思可能百花齊放,難玩過一手併不攏的十三張!
談到民族性及政治對跨國大集團的影響,令我回想到上世紀90年代廣州地鐵招標時的一個小插曲。當時Alstom火車部門還是英法合併後的GEC Alstom極有興趣作為廣州地鐵車卡及機電設備的供應商。
GEC Alstom這家英法合資公司本來想利用當時殖民地香港,在九鐵及地鐵車組已被其壟斷的市場及其駐港懂中英文、有經驗技術人員的優勢,押注競投該項目,但因為香港後過渡期中英關係不咬弦而改掛法國旗在廣州開法領事館、辦公室,並由操法語管理層去接棒。當時經濟疲弱的法國極願意跟台灣政府做一個更近期的刁去賣幻影戰機及供應台北的無人駕駛高架系統,這令北京大怒而導致一場廣州地鐵會用法國車種的美夢成為歷史泡影!
看來未來數月這些跨國大刁應該好戲連場,對財經版的讀者來說,以上兩個刁的進展過程可能會比世界盃足球更引人入勝,他們的收視率特別在國際財經傳媒上亦不會低,我們可免費隔岸觀火看這兩場大戲!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