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爆煲 教師情緒病列榜首

壓力爆煲 教師情緒病列榜首

【本報訊】香港出名工時長,加上工作壓力大,若打工仔不快情緒未能抒發,隨時壓力爆煲。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表示,工作問題是導致情緒病爆發的元凶之一,臨床上教師及社工最高危,求診人數高踞各行業首兩位;有老師不堪巨大壓力出現強迫症並誘發抑鬱;也有社工未能應對轉換工作,患上抑鬱症兼有自殺念頭。他們幫人及教人卻不能自救,需要多加關注。
記者:嚴敏慧

陳仲謀表示,工作問題與感情、家庭及社會問題一樣,是導致情緒病的外在因素。其中工時過長及工作量過重,令生活失去平衡,沒有時間公餘娛樂,人易攰情緒也較差;若加上與同事不合、被上司怪責,成為情緒病出現的導火線。
陳指,教師是近年經常出現情緒病、需要專業介入及治療的工種,「每日總有2、3個老師睇醫生,校長、副校長,最多係基層教師」。他估計,近年家長要求增加,「學生要十八般武藝,最後係老師教,壓力好大」;殺校也令教師「鐵飯碗」神話不再,令敎師壓力大增。

上課借尿遁去喊

有30多歲女教師10年前入行,努力向上冀及早升職,數年後成功達標,升職後壓力大增,情緒未能適應,改簿會同一本改完再改,擔心出錯;學生課外活動後回家,剛離開校門,便致電家長查詢是否到家,同一學生會致電多次,「打到家長都驚」。
她求診後證實患強迫症,醫生建議她放假休息,惟半個學期後問題再現,校方建議她降回原先職級,她不能接受情緒爆煲,不想上學、上課時「借尿遁」去喊,出現抑鬱症,醫生建議她轉校,加上治療才解決問題。
至於社工問題,陳仲謀相信與成功感低或有關係。本港社會資源不足,「有啲人你明明幫到,但最終又幫不到,會覺得好失敗」。一名30多歲資深男社工,最近由帶青少年及兒童活動,改為帶小組治療,「佢覺得handle唔到,怕帶得唔好,幫唔到人」,久而久之出現恐懼,不想上班,更想尋死,幸妻子發現及早求診,證實患抑鬱症,最後要調回原先工作。
他提醒如不快情緒已影響日常功能,出現手震、冒汗、無胃口,心理上覺得自己失敗、形象低落、害怕上班等,便要及早求助。

由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組成醫療組織HELP的〈健康智庫〉訪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