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近,那麼遠(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這麼近,那麼遠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錢志健) - 錢志健

金融市場是「虛擬」,香港的「巨變」是現實。當你以為只須關注單一議題(如金融人關心操盤)便足以「生存」,其實絕對不足:我們與社會原來是一體,很多事情其實已「殺到埋身」。
如果一生人中平均有70歲壽命(25,550日),扣除亂打亂撞的日子,我們必須「善用萬多天」。如果你接近50歲,你剩下來的日子更少,不斷在「倒數」。日前在D100電台節目巧遇吳美蘭老師,年前她舉牌「我要有權選特首」一舉成名後,卻為自己帶來了不便。左報攻擊她「反其道而行,以自以為是、盛氣凌人、鹵莽衝動的態度對待來賓,展示的是錯誤的思想,誤導學生和市民」云云,更多香港媒體卻稱吳美蘭老師為「不怕強權、為真理而戰」。吳老師在香港出生,數名親戚卻在內地被共產黨「鬥死了」,令她更明白自由、民主、法治的可貴。
另一邊廂,在香港又巧遇一位曾揭發內地「權力核心」領導人士「走資」活動的外國記者。「走資」文章出街後,老外那組人已無法再入內地,而他的內地妻子及念高中的女兒卻因老外的「過失」而要分隔兩地……報道內地打貪無可厚非,但揭露「權力核心層」如何「走資」是個很大的「抉擇」,要勇字當頭。
世事紛紛擾擾,從來就爭拗不斷,在追求自由民主路上更是如此。回顧歷史,多少民主先驅之士不惜以犧牲生命或自由作為代價。中國的民主革命代表之一有國父孫中山先生,也曾為追求民主經歷了幾許風雨。民主革命人士不會因害怕失去人身自由而故步自封,民主過渡中也會有不確定的因素,無人能肯定將來會發生甚麽事,走錯一步棋也可能滿盤皆落索。
近幾年中港矛盾升溫,本土思潮在年輕人中澎湃洶湧,不可以把他們全部當成叛逆分子,他們只是看不順眼中港加速融合帶來的各種衝擊,於是作出種種過激反應,也有一小眾人有失大體,但有些內地人的不文明習慣也真的需要反思改正。但從另一角度,這卻喚醒了一些香港人的政治覺醒,覺得要改變現狀,就得有一個完善的民主體制,在2017年選出真正代表人民的特首。今年就是政改方面的一個重要契機,雖然前路漫漫,感覺「這麽近,那麽遠」,但如果我們齊心協力,多商討思量,很大機會能推出符合港人意願的真普選方案。
「佔中」商討日三已完結,但近日卻爭拗不少。可能三軌、甚至多軌也不是最重要,但我們不可接受「假公投」!我們要有一個全面普及而平等的普選,選出一個香港人真正授權的領袖。
還是那句:我要有權選特首!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