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孚仙遊,政治恩怨隨風而散,只遺下千絲人脈,萬縷追憶。這位文化界老前輩,一生筆耕,2011年患病,字也寫不清,仍想編輯文章,對文字不減執着。可惜天意弄人,友儕羅琅半年前入院探望,羅孚已不能言語,須從鼻腔灌入食物,編輯工作頓成難償夙願。羅孚這篇臨別之作〈黃苗子還是詩家〉,收錄在羅琅主編的《鑪峰文集2012》,筆壽於人,剛健如故。
羅琅:羅
記者:記
記:你和羅孚怎樣認識的?
羅:我曾在上海書局任職,常與報館中人合作,閒時也有向報章投稿,當時《文匯報》的文藝版正好由羅孚擔任編輯,因此相識。其後國民黨在《星島日報》開設「七好文集」專欄,由小思等七位女作家輪流撰文,搶去了很多讀者。羅孚有見及此,在《新晚報》編了個「海畔抒懷」專欄,找來七個男孩子寫文,其中一個就是我。我和羅孚有很多合作,出版過十多本書,包括《絲韋隨筆》。羅孚喜歡交朋友,1982年滯留北京期間,名義上雖被軟禁,實質上行動自如,可以遊走京城,結交黃苗子等文藝圈中人,這成了〈黃苗子還是詩家〉一文的寫作契機。
記:羅孚涉獵報章、政治和文化界,他在哪一個界別影響最大?
羅:他提攜了很多作家,對文化人的影響比較大吧!他開放《文匯報》其中一版給讀者投稿,一些寫得好但又不知名的作家,如舒巷城等,藉此獲得了成名機會。羅孚本人看問題也比較開放,雖然他對共產黨很忠心,但仍起用很多右派人物,如揀選了任職右派報章《香港時報》的劉以鬯編輯《香港文學》。
記:羅孚是一個怎樣的朋友?
羅:羅孚為人很好,很為朋友着想。國內的《魯迅全集》第四冊提到作家葉靈鳳是「漢奸」,曾替日本仔做過事,背叛了革命。羅孚和葉靈鳳相識,曾共事《文藝世紀》編務,他寫過不少文章替葉靈鳳說話,證明葉靈鳳有幫助共產黨。後來,葉靈鳳想出版著作,卻因背景問題遭中華書局婉拒。我們勸他改名為「葉林豐」,再幫他出版。
記:對於不熟識羅孚的人,你認為羅孚哪本著作最適合他們閱讀?
羅:羅孚博學多才,出版過很多書籍,而我推薦《南斗文星高》,這本書囊括很多香港作家的故事,包括金庸、梁羽生、徐訏、劉以鬯、小思、亦舒、林燕妮、鍾曉陽等,內容有趣。有心認識羅孚的讀者,可以先看這本書。
記者:彭海燕
攝影:陳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