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母親重拾 那些年味蕾的享受

讓母親重拾 那些年味蕾的享受

早已斑白的頭髮半掩着她臉上兩側的老人斑,看着她拿起匙羹時略帶抖震的手,媽媽,原來真的老了。

能力許可,總想以山珍海味來回敬媽媽一路走來的辛勞,雖然,她口裏總是說別亂花錢,但心裏的甜還是不言而喻。

不過,人老了,最愛回憶舊時,特別是味蕾總希望尋覓從前吃過的甚麼甚麼好吃的東西。花膠、燕窩、雪蛤膏從來都是女人最愛養顏、養生食材,只是,與其要母親試太新奇的配搭,倒不如回歸最傳統的做法,讓媽媽重溫做女時候的幸福味道。

記者:李莉、歐佩嫦

攝影:黃子偉、劉永發

曾當過八年記者的Becky(何漫碧),現在已經是網絡裏最火紅的花藝大師,她一個人擔起Hahahaflorist,在facebook有近萬個like,婚嫁花球外,不少化妝品牌也找她合作。但花花世界外,對美食,Becky其實更得心應手。「之前在雜誌做飲食記者,試了甚麼好吃的,總會帶媽媽一起試。」來去匆匆的Becky氣也未喘定,就急忙拿出她的母親節花束,送給開盆栽和蘭花店的媽媽。「其實個女每一次都是將紮剩的花送給我。」看着女兒就笑得開懷的何媽媽,完全不是投訴的笑着說。本來以前母親節都會陪媽媽一起飲茶,但今年因為忙着去送花,應該連見個面也許都有點困難,她說來也有點慚愧。做媽媽的當然不介意,不過,趁着母親節前的小小空檔,兩母女還是要慰勞一下自己,而膠質重的花膠,正好是她們母女倆最好的味道回憶。

在Becky(左)的回憶中,一想起花膠就會想起回家吃飯的感覺,只因從小花膠便是大時大節家中餐桌上必定出現的佳餚。

花膠 燉湯黏口散幽香

「媽媽以前會煲很多花膠湯給我喝,不過現在工作太忙,忙得連一起吃個飯也不容易,已經好少飲媽媽的花膠湯了。」Becky待在何媽媽身邊,還是一臉稚氣和嬌嗲。因為知道花膠對女人身體特別好,所以在女兒還小的時候,何媽媽就買了很多花膠,很多年前買下二千多元一斤的大花膠,在今天沒有二萬也未必買到,「所以最近反而少買。」何媽媽說最喜歡用花膠煲湯,因為最傳統也簡單直接,是她做女時代就學回來的煮法,也因為她自己較喜歡有咬口、質地偏爽的花膠,所以一般不會煲很久。這跟帝苑軒何偉城師傅的想法完全同出一轍。
「花膠最重要是浸發,像我用的這種太子膠,是來自澳洲的鮮鯊魚肚,因為不算很大隻,發二至三天就足夠。」何師傅說要享受到花膠的質感,放湯別煲多過30分鐘至40分鐘,因為煲太久,花膠太腍,質地就會像肥豬肉,半點也不好吃,而且湯又太稠如加魚膠粉,很難喝。最悲哀是蛋白質全失,浪費了大好的補身食材。何師傅做的這道經典「螺頭燉花膠湯」,湯水清且散發幽香,不得了的是那塊花膠,足半隻手掌大、近一厘米的厚度,咬下:「黏黏的帶爽,有嚼勁是我最喜歡的質感。」只見Becky不停咬,何媽媽在喝湯,然後不經意的將自己碗內那一塊也送入女兒碗中。母親,在甚麼時候,還是以兒女為先!

花膠生扣鵝掌 每位$288
花膠和鵝掌從來都是天作之合,兩者結合起來特別起膠,也是最直接、最鮮味的食法。

何師傅說處理花膠最重要是發的過程不可沾上半滴油,否則會影響質感和味道。

瑤柱花膠條扒娃娃菜芯 $488
娃娃菜非常嫩滑,而瑤柱又能帶出鮮味,是何師傅的一種花膠新嘗試。

螺頭燉花膠湯 每位$338
半隻手掌大的花膠,咬感適中,不太腍身,咬一口就好像吸了很多膠質,皮膚都彷彿即時回復彈性。

帝苑軒(2724 2666)

燕窩 煲無米粥補而不燥

相比花膠,何媽媽更愛燕窩,大概燕窩養顏美肌之效用實在太深入民心了吧。只是,對於燕窩,我們普遍還停留甜食如椰汁燉燕窩之類,但去年為酒店80周年推出多款懷舊美食的馬榮德師傅卻坦言:「一碗能勾起媽媽們兒時味道回憶的燕窩無米粥不是更矜貴嗎?」說的,其實是流行於三十年代的「燕窩鷓鴣粥」,將它喚作「無米粥」,因為的而且確半粒米也沒有下,粥是用雞蓉及鷓鴣蓉,再加上參薯來代替米熬成,之後再撒上一大堆燕窩,入口,是陣陣獨有的參薯香和濃厚的雞肝味,當然,將一啖燕窩放入口,除了滿口的幸福味道,我也不知道還該怎形容。「老人家吃到這碗粥都很開心,因為現在除了像陸羽這些舊式酒樓外,根本不會有機會吃得到,對老媽子來說,這一口不只是兒女對自己孝順所帶來的幸福感,還有重拾兒時味道,回憶的滿足感。」馬師傅說趁母親節再推出這道幾近失傳的無米粥,也就是為老一輩的媽媽們尋回做女時代的美好回憶。
事實這碗無米粥從前一直是養生的良品,別說人所共知的燕窩功效,單是含有豐富營養的鷓鴣肉已令人心動,鷓鴣肉健脾、益肺、化痰、斂汗、補而不燥,對虛不受補人特別有效。將這碗養生無米粥孝敬媽媽,那抹會心的微笑,就是最佳證明。
對於燕窩,馬師傅說變化其實不少,為了凸顯媽媽的尊貴,「燕窩鷓鴣粥」外,馬師傅還特別創作了一道金碧輝煌的「鴿蛋蟹皇扒官燕」,用上一至二両的金絲盞加上本地的膏蟹,最特別是加上口感十分軟滑、坊間較少見的鴿蛋,看着晶瑩剔透的燕窩已經能令母親雙眼發亮,連蟹膏、蟹肉一併吃又是不一樣的惹味,而鴿蛋的芬芳和質地之柔軟又帶來另一層次的感覺,燕窩,真是百吃不厭。

燕窩鷓鴣粥 四位用$488
本以為應該清淡的,因加了雞肝調味,結果粥充滿雞味,加上完全無渣,最適合沒有太多牙力的老媽媽享用。

馬師傅坦言會依足傳統加入參薯做鷓鴣粥的店舖是少之又少。

鴿蛋蟹皇扒官燕 每位$680
啖啖燕窩中夾有蟹膏、蟹肉的鮮濃,是一道必定令媽媽心花怒放的菜式。

粵軒(2866 3806)

雪蛤膏 慈禧養顏至愛

性味鹹平、不燥不火的雪蛤膏一直被譽為動物人參,屬滋補美顏強身補品,於清朝被視為宮廷貢品,更深得慈禧太后歡心,相傳慈禧會食用宮中御醫調製的雪蛤膏,以作養顏及美體之用。一般人以為雪蛤是林蛙卵巢,其實是卵巢附近的脂肪,含有天然荷爾蒙,對女性養顏尤見功效。由於這種林蛙只生長於吉林、黑龍江等較寒冷的地方,所以在古時比燕窩、魚翅還矝貴。「不過近年濫捕情況嚴重,林蛙已越來越少,雪蛤膏的價錢變得昂貴,反而燕窩售價較經濟。」皓廚大廚吳永皓師傅拿着的雪蛤膏,每件最少也有一吋大,原來一両也要近$400,由於「發頭」約有15倍,浸發後分袋放於冰格,方便食用。
說起雪蛤膏菜式,吳師傅坦言不得不提一道叫「珊瑚翡翠白玉」,「這是四、五十年代本地金門酒家的招牌喜宴菜式,珊瑚是蟹黃、翡翠是菜膽、白玉則是蟹肉及雪蛤膏。英國菲臘親王於1959年訪港,便品嚐了沒有雪蛤膏的珊瑚翡翠白玉,變成了碧玉珊瑚,可能廚師怕菲臘親王抗拒雪蛤膏吧!」吳師傅說。要炮製「珊瑚翡翠白玉」,最重要是浸泡雪蛤膏,雪蛤膏先用凍水浸至脹身,隔水後加熱水浸至水凍,「浸泡後撕去呈黑色的血管等,煨煮時亦宜加少許酒,否則雪蛤膏便會帶腥味。」雪蛤膏呈半透明狀,以上湯煨煮後,帶鹹鮮味,與蟹肉和紅彤彤的蟹黃同吃,味道更是鮮上加鮮。至於甜食,一般做法有冰糖紅棗燉雪蛤,吳師傅則將雪蛤膏加入燉蛋中,令口感滑上加滑,營養豐富,又是美顏佳品。

吳永皓師傅最擅長將幾近失傳的菜式重現眼前。

雪蛤膏燉蛋
蛋汁混入了冰糖水,甜美無比,配以滑嘟嘟的雪蛤膏,甜入心脾兼能滋潤去燥。

珊瑚翡翠白玉
以蟹黃做成珊瑚、芥菜包做成翡翠,蟹肉及雪蛤膏則是白玉,整道菜式顏色艷麗,入口是啖啖滑溜的雪蛤膏,味道以蟹肉及上湯鮮味為主,味道一流。

乾的雪蛤膏帶啡色,近嗅不帶腥味。

浸泡好的雪蛤膏呈雪白色調。

皓廚 (9094 0584)
*八道菜懷舊精華宴,每位$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