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本幫私房菜 - 張傳倫

正宗本幫私房菜 - 張傳倫

十多年來,上海人的口味大變,欲求昔日申江本幫菜的精細雅致今屬奢望了,不知從何時起,「海味」變「川味」,大盤大量又麻又辣的川菜奪了首席,很有幾家須排隊拿號等桌才能吃上,最失雅韻的是頗有些上海紳士淑女吃起大蒜來不輸北人,上幾輩子的上海人對大蒜是嗤之以鼻的,小說《孽海花》寫北地金粉終不及南國佳麗,只那一口蒜氣已令南國公子退避三舍。暮春三月,我有口福在一百年前落成的美國老牌大富翁洛克菲勒座落在上海愚園路的老公館,美美地享受了一餐正宗本幫私房菜,一改我對本幫菜一路衰退的印象。
四九鼎革後公館為解放軍軍產,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充做「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營房,八連正是老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所歌頌的那支「出淤泥而不染」的部隊,只是想不到當年八連官兵艱苦樸素,襪子都要打幾道補丁,竟然入住在如此豪宅中。2011年後,部隊將老公館出租,滬上私家老板接手後做成一家會所式的本幫私家菜館,美味的享受不僅僅是菜餚的精美可口,典雅的環境更令人舒適。
百年老屋裝飾幾乎完整,修飾如舊。高逾兩米的深栗色護牆板盡現洋房的氣派,用餐的這間雅室,護牆板原裝舊制,一件也是深栗色的大櫥櫃看得出是與之同期配置的百年舊物,如此環境,於是對美食更加期待。一位文氣的女生不一會工夫將六道冷拼擺台到位,一看就好,一箸入口,我這個資深的老饕便知來對了,涼菜好,熱菜一般錯不了。
酒過數巡後熱菜陸續上了八道,傳統菜式,色、形已然撩人食欲,其中以三道魚餚最美味,長江三鮮──鮰魚、鮒魚、刀魚,上了兩種,因時令不合刀魚難捕,奉上一道本幫秘製熏魚,推為招牌菜,入口稍加咀嚼即知不俗,本幫熏魚多用草魚,必為甜口,此菜不僅甜鹹適度,妙在酌加了不知是何種果汁,略增淺淺酸味,加之烹炸火候掌握恰到好處,濡口脆嫩,須知天下美味味美之外必具特別的口感始可為珍饈。
上海館子鮰魚的吃法不下十幾道,我最喜白汁鮰魚,也最不好做,因鮰魚是無鱗魚,去掉魚表皮的粘液很費事,否則會很腥。服務生端上的這道鮰魚果汁金黃微紅,味道介於乾燒與紅燒之間,唯其色稍淡其味微辣。妙在小取川魯菁華,不失本幫特色。
接着上來的那道清蒸鰣魚,略加醃製,佐以傳統配料筍片、香茹片、金華火腿片。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游性魚類,因每年只初夏時入江而得「鰣」之名。又鰣魚鱗片富含脂肪,味極香,烹調時不可去鱗,鰣魚的特色特味皆繫於此。鰣魚清蒸,若食材十分新鮮,實不必費工費時先醃後煨,以免魚鱗的香氣大減,魚味雖厚而失鮮。
鰣魚以產於當塗至采石一帶的橫江鰣味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