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平佔中參與者透過一人一票選出三個方案讓市民在下月「全民投票」選出一個佔中運動方案。三個方案中以學界方案支持者最多,有一千多票,真普聯方案則有四百多票排第三。三個候選方案得票雖有點差異,但都不約而同以公民提名為主幹,被視為較溫和或沒有包括公民提名的方案則全數被淘汰出局。也就是說,下月全民投票選出的方案必然包括公民提名元素在內。
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首先,爭取開放特首普選提名權是絕大多數計劃參與佔中人士的期望,也是多數市民的訴求。而公民提名是開放提名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平等的方法,它在佔中參與者中得到最多支持實在正常不過。即使學界團體或部份政團不在最後階段全力催票及投票,結果也將大同小異,包含公民提名的方案仍將會是最受支持的方案。
此外,公民提名也是抗衡篩選,避免市民選無可選的有力工具。北京始終未放棄以不合理條件限制不同意見者參選,親中政團及建制派仍堅持以「愛國愛港」為審查標準,仍想以超高門檻扼殺部份人的參選機會。面對這樣的政治壓力與不合理要求,爭取真普選的人有必要從原則上、策略上否定篩選、否定不合理的規限;公民提名正正是最有力的工具,它得到佔中參與者最多支持實在理所當然。
不過,和平佔中畢竟不能是二千幾人的運動,也不能是學運、社運活躍分子的運動,它必須保持跟市民的緊密聯繫,它必須爭取多數市民的認同與支持。事實上任何爭取民主的運動都不可能脫離群眾,都不可能是小圈子「圍內」的事,而必須得到市民的廣泛支持,不然當權者很容易漠視、拒絕運動的訴求,而運動本身也可能無以為繼,分崩離析。要令和平佔中運動成為有力及得到市民支持的公民抗爭運動,下月的全民投票便有必要盡量爭取更多選民投票,推高投票率,好令選出的方案得到更多的支持,得到市民的充份授權,以作為談判的基礎以至底線。試想想假若投票人數只有幾萬,投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五,那不管北京或特區政府都大有可能否定方案的代表性及運動的重要性,而佔中運動的聲勢也將會受挫。
要提高投票率及參與程度,所有支持和平佔中運動團體及人士都有責任向一般市民解釋為何選擇一個被不少人包括大律師公會認為不符合《基本法》的方案,都有責任向市民解釋為何其他方案不可行或不理想,都有責任就市民提出的質疑及批評作回應。事實上對佔中運動有疑慮的市民不少,今次讓市民投票的三個方案又具有爭議性,不盡心解釋及澄清疑慮的話只怕全民投票的反應會比預期差。
除了向市民解釋以外,前天的佔中支持者投票不管過程及結果都引起參與者及團體爭議,真普聯內部團體就出現互相指摘的情況,也有提出不同方案的人士及團體不認同結果,認為剝奪了市民的選擇權。在大型社會運動過程中參加團體及人士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也很難避免。重要的是不同意見團體不要把彼此分歧放大,不要隨便把矛盾變成敵我矛盾,削弱對佔中運動的支持。當前政改最大的障礙,最大的對手仍是北京當權者及她在香港的代理人。即使全力爭取真普選的力量團結一致,即使和平佔中得到廣泛支持也未必能克服這個障礙,改變北京的頑固態度。要是和平佔中未啟動已鬧分裂或自亂陣腳,那爭取真普選的籌碼將會削弱,政改便將由北京完全主導,二○一七年落實特首普選的機會便會化為烏有。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