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高鐵工程延誤最嚴重,穿越米埔濕地地底的跨境段隧道工程,正威脅濕地生態。港鐵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該段隧道近期施工期間,發現用作鞏固水土的壓縮空氣,從地底隧道滲漏到地面濕地的魚塘,引起工程團隊對隧道安全的關注。環保團體更憂慮,滲漏問題隨時引發地陷,不單影響工程進度,更可能令濕地受破壞,造成雙輸。
港鐵早前多次強調途經米埔拉姆薩爾濕地的跨境段隧道,因有地底溶洞等地質問題,令工程進度受阻。該段長1,478米雙管隧道,由兩部隧道鑽挖機各負責一條管道的鑽挖工作,在進度較理想的下行管道,開工近半年只開挖約232米,即完成15.7%;上行隧道的鑽挖機更於今年3月才到達工地,未開工已較進度落後14.5個月。
環團轟無視地質問題
港鐵在文件除歸咎地質勘察受地形限制,未能在事前有更準確的地質鑽探。文件亦披露,隧道開挖緩慢是因米埔濕地段的隧道有地陷風險。文件指出,在濕地魚塘發現不斷湧出氣泡,相信是隧道工程使用的壓縮空氣滲漏到魚塘,令隧道的穩定性成疑。該段隧道在深圳皇崗工地,就曾發生鋼筋架坍塌釀成2死14傷。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隧道鑽挖機向前鑽挖時,需要採用人工加壓令水土壓力保持平衡,不過加壓過程,也容易因氣壓太大而產生空氣外洩問題,若問題嚴重可引致地陷。他批評,港府當日盲目配合國家鐵路規劃,無視本土需要及地質問題,急急推高鐵上馬,引致今日延誤及超支困局。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管劉惠寧關注事件,他憂慮最終出現濕地被破壞,工程又受阻的雙輸。
港鐵回覆本報查詢時指,隧道建造期間,有少量氣體滲漏是正常現象,對濕地並不構成影響。承建商已處理相關問題,並即時通知魚塘主人,及按機制向路政署,環保署及漁護署通報。